一个企业的格局和一群人的追梦情怀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风日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09:44
2014年10月18日,“鼎定格局 魅力起航”的大幅标语飘逸在大连保税区东风日产大连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辽宁省委书记王珉、东风公司党委书记徐平以及日产汽车执行副总裁在内的诸多政府与企业高层悉数出现在新落成的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总装车间内,共同见证了全新工厂第一款新车的下线。
随着一辆新奇骏缓缓下线,筹建28个月的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正式投产。大连工厂一期总投资额50亿元人民币,年产能15万辆,主要生产NISSAN品牌的SUV车型。至此,东风日产已拥有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四大生产基地,全面形成南北纵横的战略布局。
这不仅仅是东风日产的第四家制造基地,这是一家立志要在2018年挺进前三强的汽车公司发动北方战略的新起点,同时也是这家成立11年的合资公司从当初广州花都的不毛之地建立起来年产销逾100万辆的庞大格局之后的再出发;或者说,这群已经在中国汽车过去井喷时代创造过奇迹的追梦人,期待着在遥远的东北,开创新的纪元。
北上定军山
“北上大连,对东风日产深耕北方市场,对于东风公司的北上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0月18日,在下线仪式上,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这样定义东风日产大连工厂投产对于东风日产和东风汽车公司的战略展开的战略意义。
早在两年之前,东风公司在内部就讨论过如何拓展尚属东风公司战略薄弱市场的北方市场的攻坚问题,当时恰逢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刚刚奠基,“目前各个子公司都在制定相应的拓展北方市场的对策,未来也不排除以集团之力,全面展开提升北方市场的占有率的相关战略。”朱福寿强调。
而此次大连工厂以“鼎定格局 魅力起航”的高格调展开,这不仅仅是一个合资公司的局部战略,也堪称一个集团试水北方市场的战略前哨。
大连工厂将在未来成为东风日产重要的核心产品制造基地,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介绍,大连工厂总面积为132万平方米,一期年产能达到15万辆,二期建成后产能将达到30万辆。大连工厂将主导东风日产旗下SUV车型生产,定位为魅力工厂。
“大连工厂的投产,意味着东风日产在产业格局上的完善、意味着NISSAN和启辰的双品牌战略有了更宏大的想象空间、更意味着全价值链体系能力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这个格局为东风日产更快速响应市场,决胜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任勇表示。
这是任勇又一次站在台前,见证又一个东风日产制造基地的落成。早在13年前,东风日产的前身风神汽车在京安云豹破旧的生产线上改造而成;2003年成立东风日产之后扩建花都一工厂厂区;2004年在襄樊商用车生产线改造而成专门生产天籁的中高级轿车生产基地;2012年挺进中原,改造郑州日产的限制产能,成为启辰品牌的制造基地,;2013年,年产能30万辆的花都二工厂投产,作为所有这些项目的发起者,任勇和这样一群汽车追梦人从南到北,见证着这家公司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所以,北上大连,意味着东风日产在产业格局上的完善,形成了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四大产能基地南北纵横的战略布局,这个格局为东风日产更快速响应和贴近属地所在的市场,同时,也为决胜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鼎定格局 魅力起航”,大连工厂的奠基,意味着东风日产这一群追梦人开始新的追梦之旅。
北方一直是中国汽车重地,而北方市场,特别是东北市场对东风日产而言是一个增长较快的市场。今年1~8月数据显示,东风日产在东北地区的市占率为6.82%,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近1%;大连1~8月份市占率为9.71%,同比增长1.72%,8月份单月市占率更是达到了11.8%的新高。
所以,东风日产认为,通过大连工厂进军东北市场,这是东风日产产能发展的需要,也是东风日产实现全国布局的重要一步。为此,未来东风日产也提出了有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东北区要挑战7.5%的市占率,大连当地市场要稳定在11%市占率以上。
全球标准一脉相承
在东风日产看来,大连工厂的投产,进一步促进了东风日产全价值链成本的优化。大连生产基地及配套供应商的入驻,以及打通南北的海运物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东风日产进军北方市场的运输、供需以及近地化服务等方面的时间和成本问题,从而使得从原材料到最终商品和客户的最近运输距离的全价值链成本得以优化。同时,大连工厂采用高度柔性化生产线,也让东风日产的NISSAN、启辰双品牌布局战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当天,接受《汽车公社》记者采访时,主管东风日产生产和制造部门的副总部长王金宁表示,东风日产整体生产制造标准,在日产全球一直成绩不俗。2013年,在雷诺日产工厂综合竞争力排名(ABM)中,花都二工厂和一工厂,分别在联盟全球43家工厂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二名,襄阳工厂和郑州工厂也位居榜单前列。
11年的发展历程,让东风日产成功积累了与世界同步的制造技术和品质管理体系,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DNPW”--东风日产生产方式。“对于大连工厂而言,东风日产也给予了挑战全球标杆的期待。”分管襄阳和大连工厂的厂长陶晋立下军令状。
从目前来看,东风日产旗下四大生产基地定位清晰、各有侧重,分工布局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支撑之势,而东风日产四大基地的全部生产线均采用高度柔性化生产。这些,让东风日产能够灵活的调整产品生产规划,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随着大连基地投入使用,东风日产四个基地不仅均具有比肩日产全球最高标准的品质。花都基地定位为世界级母工厂,以生产大批量首发车型为主;襄阳基地定位为中高端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端车,并即将投产英菲尼迪;郑州基地为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启辰;大连工厂定位为魅力工厂,生产SUV系列车型。
大连工厂投产不仅仅只是把东风日产的产能从110万辆提升到125万辆,还意味着东风日产全价值链体系能力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生产制造是价值链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与研发体系、营销体系能力紧密匹配,为了这座工厂的顺利运行,东风日产的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做了大量的配套服务工作。所以,当这座工厂投产的时候,意味着东风日产在全价值链体系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大连工厂投产之后,必将助力新中期事业计划,以此为起点,东风日产事业将掀开新的篇章。
谋局2018新中期计划
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在今年年初表示,“百万辆已经是过去时,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进入‘乘用车行业第一集团领先地位’,实现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的目标。”挑战之下的新十年,东风日产将如何布局。
进入成立第11个年头的东风日产仍然是东风汽车公司冲击集团全年销量400万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今年2月10日,马年春节之后上班第一天,东风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调研时表示,“从去年4季度开始,东风日产已经回到行业第一阵营,集团希望2014年东风日产尽快靠近行业前三名。”作为东风公司旗下最核心的合资板块,东风日产不仅仅肩负自身的中期目标,也将是东风公司“乾D300”计划中“2015年实现集团销量450万辆以上”阶段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大连工厂的布局和东风日产135万辆产能的形成,将是实现2018年实现产销200万辆、行业进入前三名的直接推动力。
随着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领先的汽车公司中,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已经形成全国产能布局。一汽大众形成长春、成都、佛山三大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在上海、南京、宁波、仪征建立了生产基地,上海通用则在上海、烟台、沈阳、武汉建立了生产基地。
相比而言,东风日产四大产能基地分别位于华南、华中、东北,构成了全国性的产业布局,更有效地接近和覆盖了目标市场,能够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大生产基地在全国的产能布局,使得东风日产在生产制造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更整体、更高效的价值链前端协作能力。在东风日产的管理架构中,负责生产的制造总部和负责开发的研发中心,11年来形成了紧密无缝的对接机制,确保生产基地对自主研发、产品改善有更快速的响应能力。价值链前端包含研发、采购、制造等环节,在东风日产的管理思路中,价值链前端向来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11年前,东风日产成立2个月,就开始投入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许多竞争对手相比,东风日产的生产基地对于研发和产品改善的响应效率更高。比如,启辰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研发与制造的无缝对接和生产基地的快速响应,比如,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新品推出速度和车型改善速度均被业界称道。
“汽车企业的竞争早已经变成全价值链的竞争,单靠主机厂已经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拥有500万保有客户和领先体系力的东风日产要成功转型,速度意识和创新思维不能丢,同时要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稳健不失高效地持续提升体系力,把握好包括客户在内的全价值链上能掌控的优质资源。”
2014年是东风日产新十年的开局之年,任勇表示,“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有使命感和理想。更重要的是,新十年我们要在做法上突破,在战略上突破,在角色上突破,用创新思维、整合资源的体系力和追求客户满意度的意识,把东风日产打造成为中国高品质汽车的象征。一家真正卓越的企业,一个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的。”
格局与情怀
事实上,“马不停蹄,追梦不止”几乎是东风日产这一群追梦人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
2003年成立之后,东风日产抓住了中国车市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同时,聚集了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用刻苦、朴素的方式把机会变成了现实。
早在2000年,风神汽车公司(即“东风日产”前身)宣告成立的时候,员工几乎以一无所有起步:想要开辟轿车阵地,却没有生产基地,也没有产品。当时办公条件也非常艰苦。周围到处是荒地和农田,下班之后这帮人甚至没地方去,只好在办公室熬夜上网。那个时候,这群人满腔热情,心无旁骛追逐梦想。当时的风神汽车聚集了一批有理想、有冲劲的人,拥有根植于骨子里的创业梦想。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这一批追梦者想的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做出品质过硬的汽车?
经过11年发展,东风日产的生产品质已经能够与世界最好的水平比肩而立--在“雷诺-日产”联盟全球43家工厂制造水平排名中,东风日产做到了第一;在以评判标准严苛和、审核程序公正著称的日本能率协会“工厂管理奖”评比中,东风日产也做到了第一。
如今,随着大连工厂投产,东风日产在产能布局上形成了南北纵横的战略格局。使东风日产双品牌战略未来具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东风日产全价值链体系竞争力得到强有力的提升。
11年来,东风日产的成功被总结为是人和体制结合的成功,是和高速发展的时代紧密相连的成功,随着东风日产迈过100万辆销售体系并向150万辆进军的时候,东风日产如何保证这种创业与拼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成为已经迈过百万辆门槛的东风日产急需要回答的疑问。
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进入了一个微增长时代。这是包括东风日产在内的企业,都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前一个100万辆,东风日产从零起步;后一个100万辆,东风日产已经从一个后起之秀,成长为乘用车第一阵营一员,产品、品牌、产能、体系力格局都更加完善。
无论前100万辆还是后100万辆,东风日产人始终如一的创业的激情和造车的梦想,也必将在东风日产人中代代传承、不断延续。东风日产在一开始就汇聚了一批事业心强、有梦想和理想、有专业能力、想做事的人。东风日产之所以能十年疯狂创新,数倍于行业的速度增长,都跟我们在风神起家时代保持的一种创业的激情和对创新、对速度的追求有很大关系。到今天,风神起家时代的精神在东风日产也随处可见。
11年来,靠着一群怀揣汽车梦的东风日产人无怨无悔、不惧艰苦、敢于拼搏的精神,东风日产人总能领先半步、步步为营,一次一次把梦想和情怀变为现实。
而未来,东风日产要努力成为一个植根本土的国际化企业、一个备受信赖的企业公民。所有东风日产人,将继续怀揣创业的激情与不断推动中国汽车事业发展的使命,逐梦未来。
文/卫金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