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马自达”的自我救赎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马自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09:40
苹果在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只有5%左右,但其品牌影响力、公司市值却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马自达不会去刻意地追求销量与规模,马自达希望成为在其产品所在的各个细分市场中最具价值的品牌,就像手机中的苹果、摩托中的哈雷。
今年5月21日,马自达在华A级车的代表作--昂克赛拉在北京798艺术区正式上市,发布会结束后,长安马自达的领导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研讨会。会上有媒体问到,在今天发布会现场,所看到的内容都是技术、配置、外形设计等等,马自达的精神去哪里了?马自达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造车的初衷,是否已抛弃了“ZOOM-ZOOM”的品牌形象,那样,马自达与其车企还有什么区别?
诚然,马自达在中国正经历一场自我的改变,或者说自救。
从2013年起,马自达在华正式引入创驰蓝天技术,随后先后推出了CX-5,阿特兹、昂克赛拉等搭载创驰蓝天技术、具有魂动设计外形的车型,而在产品的基础上,是马自达中国、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深层的合作与改变。“穷则变,变则通”,这应该是马自达在华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从迷茫到觉醒
如果说A级车是车企挥向市场的大棒,那么B级车则是车企展示自我的招牌,马自达6就曾扮演过招牌的位置,被认为是支撑马自达在华品牌与形象的车型。
不可否认的是,马自达6是一款非常不错的车型,在全球范围内,无论它行驶到哪里,其动感的外观都能吸引众多眼球随之转动。但在中国,它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中国汽车消费者对车内空间和轴距尺寸有一股近乎痴迷的狂热,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在马自达6上市之初,当时的B级车屈指可数,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对决,留给马自达6的机会很多,但是马自达6比起同级车不占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2670mm的轴距被竞争对手压了一头,其空间和尺寸成为其在华前进的“阿喀琉斯之踵”。其次,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没能进入成熟阶段,对轿跑车和运动的追逐更是非主流,马自达6身据轿跑底盘,享有世界级的运动口碑,奈何不被主流消费群体接受,这也是其无言的悲哀。
随后,马自达6的价格一降再降,其自身定位也从B级车型跌入A+级车型。即便如此,其销量在华一直萎靡不振,马自达的品牌形象也跟着大打折扣。
为了能扭转危局,马自达在华推出马自达6·睿翼,这是Atenza在日本的第二代车型。
但是,马自达这次仍旧没能准确抓到中国市场的脉搏。睿翼在华定位为B级车,但其2725mm的轴距与同级别车型帕萨特等相比仍有差距;再加上发动机和其他配置落后于主流B级车,其产品力相比老马6提升不大。
马自达6·睿翼的命名延续了老马自达6的传统,希望借助马自达6的品牌知名度快速打开市场,结果却适得其反。一方面,消费者并不能明确分清楚,马自达6是Atenza的第一代产品,睿翼是Atenza的第二代产品;另一方面,老马自达6的市场定位已下探,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就是一款A级车,而“马自达6·睿翼”的命名方式只会让消费者认为这是一款加强版的马自达6,少有人甘心付出20多万元去买一辆A级车。
在市场上屡受波折的马自达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把Atenza的第三代产品阿特兹带到中国,而且在命名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叫“Atenza阿特兹”,试图摆脱老马自达6给中国消费者留下的印象,重新树立马自达在中国的产品形象。
但不少消费者认为阿特兹20万元上下的价格太高,无法接受,以至于阿特兹上市后月销量一直徘徊在3000辆左右。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一方面,马自达在华的接受程度不高,品牌溢价能力太弱;另一方面,马自达对创驰蓝天技术的推广有待提高,许多消费者可能知道DSG,但对创驰蓝天却是一头雾水。
“一个马自达”
与大多数合资车企一样,为了避免两个合资企业之间展开竞争,同时为了马自达整体在华能够更好的发展,马自达授予两个合资公司不同的产品,避免自家人窝里争的局面。在阿特兹和昂克赛拉上市之前,一汽马自达主要生产B级车型,此前主要车型有马自达6、马自达6·睿翼、马自达8,今年新增阿特兹和CX-7,未来还将生产CX-9;长安马自达则主要生产A级车,目前投产的车型有马自达2、马自达3、CX-5,以及今年新增车型昂克赛拉。
看似公平的分配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并不均衡。由于马自达旗下车型的产品力不同,马自达在华两个合资公司的销量有很大差别,这其中存在许多矛盾与争执,也拖了马自达在华发展的后腿。
销量持续下滑,在日系品牌当中多次垫底,导致马自达在中国正逐渐蜕变为一个小众品牌,外有德美韩法等强手围攻,内有一马、长马长期纷争,马自达该如何走出中国困境?
面对马自达在中国的“小众”品牌定位,马自达常务执行董事毛笼胜宏认为:苹果在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只有5%左右,但其品牌影响力、公司市值却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马自达不会去刻意地追求销量与规模,马自达希望成为在其产品所在的各个细分市场中最具价值的品牌,就像手机中的苹果、摩托中的哈雷。
马自达给自己开出的药方是--“One Mazda”(即一个马自达)。马自达中国新总裁渡部宣彦曾表示,其主要任务是提升马自达品牌的影响力,推行“一个马自达”战略。无论是一汽马自达、还是长安马自达,通过马自达品牌传递出来的声音将只会有一个。
以导入创驰蓝天技术为基点和共线,马自达中国、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等三家企业在产品的基础上携起手来。未来,马自达引入中国市场产品的节奏将大幅加快,毛笼胜宏表示,预计未来3年左右,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将增加到10款,将保持每年1~2款新产品的速度加大中国市场的拓展。除此之外,长安马自达在马自达产品外,还将通过导入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来拓展公司的产品线。
其次,在营销和销售网络上,马自达中国针对两个合作伙伴营销力全面提升的计划也将逐步展开,该计划将包括销前、售后等各个环节,希望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预计,到2015年年底马自达两个合资公司的销售网络的经销商加在一起能够达到600家。
马自达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短,但种种因素导致其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理顺了与合资伙伴之间的关系后,一个马自达战略的起航,或许意味着马自达将进入一个“洗心革面”的时代。
文/张力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