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形成过程,问题情境,生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2:3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本文就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入时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方探讨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数学意识。
关键词:形成过程 问题情境 生活
数学是人们叮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我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更好使用数学为我们生活服务.在新课程该革的大环境下现今的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当前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是很好,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数学意识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前人从实践中发现和思维的结果,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总结归纳,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可以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概念、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形成的思维过程,这将为日后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若让学生了解新知获得的背景,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应用数学意识的发展。
其实,在教科书中的很多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都是可由观察、猜想、实验得到,只需教师设计、引导得法,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均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尝试发现数学中的定理、公式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在引入时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并学会数学建模,发展应用数学意识
目前的数学教学由于过多地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为主线展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为贯彻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常常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分割为间断部分,并做人为的简化处理。各种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就是这种教学的典型,这种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领域,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紧密相关.因此学生不知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何用,如何用,长久如此,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当然差。而且当学生不知“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时,他们难有兴趣学习它.因此,教师若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展开教学,由于问题应用的真实性,可以避免数学教学脱离现实情境的状况,容易使学生建立起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而不是把数学当做脱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应用的技能来学习。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探索、归纳、选择、发现、解决问题,正是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和学会这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学习模式,容易有意识地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经常性地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使问题得到解决,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校和实例间的差异,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应用数学过程中可以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可以把概念具体到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它更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且真实丰富的实例可以成为每个教学充分的变式,自然地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且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样的学习能令学生形成概念的多角度,形成与真实情境相联系的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情境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另外,学生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一旦理解了某个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开始给予真正的关注、主动的参与,因为真实的实际问题能够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可以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虽然不精确,但总比精确而不理解其意义更有助于发展。学生通过这种体验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符合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后,要求学生在河的一边测量镇上一座石拱桥大概的跨径,工具不限,在课堂上分小组制定方案,课后去测量。学生讨论非常激痢,以满腔热情地完成了任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小组用一根2 米长的绳子、几个小木块,测量出了结果,而另一个小组仅用一把米尺就测量出了结果,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也让我这个教师真正体会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后来学生还利用课间测量了一棵树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适当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借助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等手段来积累学习数学的事实材料,由事实材料中抽象出概念体系,以及由此而演绎地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总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富于趣味校、探索校、延伸性的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重视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绪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