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网络信息检索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学兴趣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总结出影响学生体育教学兴趣的诸多因素:传统文化、社会背景、教师因素、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素质、时间场地器材因素等,并归纳了几点关于如何激发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学兴趣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培养 高年级学生 学习兴趣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1.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普遍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这就造成了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1]
2.社会背景的影响
从家庭的角度讲,作为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力大部分是被剥夺或者限制了。甚至有了学习之余的时间,还要练琴、画画等。他们讲“艺多不压身”,其实孩子只有时间“学艺”,没有时间锻炼,孩子如果出打球、踢球,被斥为贪玩,不务正业,身体也就真的被“压跨”了。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是最重要的。有的学校很少开展体育活动,尤其是在毕业年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课时缩水或者被取消。诸多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校。[2]
3.教师因素的影响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传统体育教育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如果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有些体育老师体罚和对学生的变相体罚,更是泯灭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
4.时间、场地、器材因素的影响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设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而我所在的实习学校运动场地却不是很完善,只是几个篮球场.也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此种情况也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校。
5.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家长的特别呵护等等。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
二、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的实施下,就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主导,指引学生,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学习兴趣。[3]
2.尊重和爱护学生多给学生机会表现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4]
3.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5]
4.运用榜样激励法来激发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教师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青少年模仿性强,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对他们进行此类的教育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也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其次,要热爱学生,体育教学是师声之间的双响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过于强调自身作用,还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单纯把他们看作学生,更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富有无限的亲切感。这样,学生会更加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也会对体育教师的体育课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健康》湖北体育科技.2003.5
[2].陈双应《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兴趣》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学报.2002.3
[3].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学校体育.2001.5
[4].陈祥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中国学校体育.2002,1.
[5].张乐天《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许静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