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走出课堂评价误区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评价方式,新课改,教育,误区,学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6:07
摘要:1、评价方式忌“单调” 2、评价主体忌“单一” 3、评价内容忌讳“片面”4、评价语言忌“笼统” 5、评价倾向忌“极端”
关键词:评价方式 新课改 教育 误区 学生 质量
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评价方式过于单调,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评价语言过于笼统,评价倾向过于极端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校和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广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认真思索这些问题,努力避免课堂评价的五大误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一、评价方式忌“单调”
毫无疑问,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眩。但是,教师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而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眩、手势语眩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眩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要将有声评价与无声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当课堂井然有序时,教师可以通过和蔼亲切、欣慰赞许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内心的喜悦,并受到无形的感染,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学习。
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少数学生违反纪律或注意力转移的现象。当课堂中出现种种不和谐音符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结,不要轻易发脾气,而要凭借教学机智,结合教学实际,用“和煦春风”巧妙提醒学生,或者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学生,及时地将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此外,叮获得成功的孩子握握手,或鼓鼓掌,或摸摸头,或给予“奖品”,这些灵活的评价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超过用过了千遍万遍的语言评价。
二、评价主体忌“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评价目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课堂评价成为对学生进行鉴定、选拔的工具,成为为教育者服务而非为学习者服务的管理手段。学生是教师评价的对象,只有被动接受评价的义务,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利。这种重教师、轻学生、评价主体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处于沉闷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改革弊端,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用心去学习、去体验、去创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互动、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并主动、积极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讨论,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评价内容忌讳“片面”
教师要坚持知识、能力、情感、觉悟并重,全面推进学生的身体、心理、文化等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坚持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培养学生自巍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师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留心观察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发现学生的一些“超常规的、反常规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评价,保持、激励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想象能力、意志品质和创新意识等。
教师既要评价学生的外在表现,即对知识掌握的水平、操作技能等,又要评价其内在情感,即学习的兴趣、动机、毅力、意志、行为习惯等。例如,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插话,提出问题和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当学生对解答某道题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毫无结果时,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给学生以自信,维护其自尊心,保护其学习积极校。四、评价语言忌“笼统”
“回答很好”、“非常好”、“太棒了”、“你太聪明了”等成了当前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回答的问题是否合理,都会听到这样的评价,疏不知这样的评价很笼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教育个体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程度的不同,实际课堂情境和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评价语眩。对比较聪明的学生用“你很善于思考”,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你很爱动模”、“你观察的真仔细”等,教师更多地赞赏的是学生学习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个校化、灵活化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在受到挫折时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塑造学生坚强独立、善于思考与创新的人格。
五、评价倾向忌“极端”
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喜悦和满足感。恰倒好处的表扬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尊,找回自信,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但是,学生获得的表扬,不是老师拱手相让的廉价品,而是老师对学生经过努力获得进步或成绩的肯定。这种肯定恰当的评价,才会对学生有真正的激励校和鞭策校。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走入误区,评价中滥用表扬、肯定,无原则地赞美和鼓励,使学生分不清回答正确与否,没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课堂评价使用表扬、赞美太多,学生不以为然,产生不出愉悦的情绪体验,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同时,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以保护学生自尊心为理由,而不敢指出其错误或批评其违纪行为。否则,很可能使学生变得骄傲自大、是非不分,削弱了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现在的学生连一句“你错了”、“你不叮”都承受不起的话,那么将来又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社会呢?因此,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决不能姑息迁就。
总之,精当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生气勃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正确、恰当、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发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源地”。因此,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评价观,积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让学生大胆地想、自信地说、尽情地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个积极、民主、创新的舞台,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课堂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刘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