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的普遍缺失状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平,又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文素质 世界观 思政课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部分人将精神的需求与充实抛于脑后,物质生活的好坏成为评判人之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关心的是毕业后如何找个好工作以安身立命。大部分同学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一现象值得教育者深思。人文素质的缺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价值标准、道德判断的迷失,直接后果表现在自我发展、追求创新能力的弱化,以及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缺乏,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意志、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既懂得正确对待社会和他人,又懂得正确对待自己。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正确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气质修养、现代的观念意识、高雅的情趣情操、健康心理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体现我国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它要求文化和教育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方向,为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方向和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向大学生灌输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对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定向作用,能够保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包含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对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与根本价值目标。培育人文素质的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和劳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劳动者。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包含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关注人、培养人和发展人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德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方式和路径,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原则、方向和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说,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最高标准和归宿。
随着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也随之深化,由原来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素质系统开始逐渐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与活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影响其行为的目的、方向、范围、种类,对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还具有情感陶冶和审美教育的作用。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统率其它社会科学理论教育。它使大学生在信仰、理想、情趣等方面受到有益熏陶的同时,还能加强其文学、艺术修炼,提高其审美品味。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使青年学生懂得真、善、美的真谛,净化和美化其心灵、言语和形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2]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马列主义的精妙哲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操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品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严密逻辑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既能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又能陶治大学生的情操,一举两得。
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需相应地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即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在理论观点中渗入人文要素,依托人文知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满足国家、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双重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政治能力的储备,忽视了大学生多样的精神需求。在知识递增、信息多元的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拓展人文知识,应该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改革,正确处理人文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运用比较鉴别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大量的人文知识综合对比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既可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对历史规律、发展脉络的把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一种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的、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深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和互补的教育内容,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理性思辨能力的同时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陈磊、肖静;《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思考》教学研究,2005.2
吴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