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新境界。新行动、新发展、新方向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指南,孩子,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2:5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核心。作为幼儿教师就要终身学会学习。通过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四项教育基本原则。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幼儿教育的新发展、新方向及新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和评价观。看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校。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
按《指南》所示,在课程上我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结果受益匪浅。
如在一次剪纸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引导幼儿对折,然后画上半个苹果。幼儿惊奇的问:“老师怎么画半个苹果呢?我只是一笑引导幼儿来试一试,幼儿充满了好奇。这正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体现。随后引导幼儿按照引导线剪完后,打开自己的作品。就会看到了一个完整的苹果。这之间,幼儿已经感性的接触到了对称、对称轴——即折线、二等分的概念及物体等分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使我感悟到无论是剪纸还是折纸除了发展幼儿的美工技巧外,对幼儿的发展还有其他的一些价值。幼儿通过美丽的彩纸能在剪刀下变化出各种形状,初步的体会了数理中的线、面、对称、平行、垂直、倍数、分数等概念、为遥后学习数学积累了初步的感性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多学科整合。
总之,《指南》的各领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只看到他对一个目标的贡献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不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各方面。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另外,在《指南》中提出”幼儿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但在实际中:有许多家长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叮孩子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忽略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有些家长没有看到幼儿教育的整合性,有些家长及早的的为幼儿报了许多补习班,让孩子及早的学会小学的课程,完全不顾幼儿的兴趣对其进行单科训练。还有家长要求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应会背多少首诗、会算多少道算式题、会写多少字,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等等。并把这些作为了评价孩子标准。由此可见,上述现象明显的体现出家长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的错误教育观。岂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从而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
《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教师要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还要做幼儿的倾听者和欣赏者。我认为,教师胜任这一新角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以幼儿为主体,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应创造充满爱与尊重、富于理解和激励、宽松而安全、积极互动的心理氛围,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模、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究创造,身心健康地获得发展。如:同一首歌可让部分孩子在乐器的敲敲打打中学习,也可让孩子在舞蹈的唱唱跳跳中学习,还可在老师的弹弹唱唱中学会。又如:同一个主题可以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示,也允许孩子以剪贴的进行,或让孩子选择制作的方式表达。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
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也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中也存在明显差异。我们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样会摧毁幼儿的自尊。但在实际中有许多家长极易把它当做标尺。如在幼儿入园时我们常听有些家长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你看***多能干,你看人肌多聪明”,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孩子的心声:“妈妈,你为什么总拿我和别的孩子比呢?我不想和别人比!别拿我和别的孩子比好不好-,”你不喜欢我吗?”“你为什么总是表扬别人而总是批评我呢,就是我做对了你也从不表扬巍!”这样的横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更让他感到自卑而失去了自信。殊不知在孩子们生活的世界里,这也是最令他们伤心的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不同特点的幼儿在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学习和发展,也将以自己的方式成功。我们应引导孩子和自己的昨天比,再确定明天的目标,这样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
四、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中指出:幼儿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地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了乐与想象和创作等良好学习品质。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由此可见,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完全不同。
幼儿的学习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他非课堂活动中体现出的品质。在区域角色游戏中可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如幼儿假扮爸爸妈妈、邮递员、消防员、医生等,让他们自己交流、探索并获得满足和成功。这远比我们教师对他们的刻意训练和培养有用的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在亲身体验当中所获得的专注、良好的秩序、合作、探究、创新、坚持、提问和负责任等这些品质才会有长远效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变换花样搭积木,搭一半又推倒,继续搭建,又推倒,如此重复同一个过程。在重复过程中幼儿却感受到了愉悦。由此表现出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剩、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在幼儿独立完成科学实验时,养成了坚持校、注意力、计划校、合作性的良好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它6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通过学习《指南》,不但让我有所思考,还引领了我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我将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引导、支持与合作,和孩子共成长!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朱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