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槟榔芋,芋傻
  • 发布时间:2015-06-02 09:11

  芋头不是甚么珍贵的食材,可也不乏大批喜爱它的拥趸,爱吃它的人对它的痴迷程度,还真难三言两语描述得来。福州就有个方言叫「芋傻」,用来形容那些特别爱吃芋头的人,意思说对芋头爱吃到接近傻瓜的境界,可见芋头在它痴迷者心中的地位。

  芋头很粗生,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也到处生长。芋头有很多品种,常见的有白芋与槟榔芋。白芋,在北方叫芋艿,个头较小,每年农历三、四月就是它上市的时节。但它最好吃的时节应当在农历四月。早在清代袁枚所着《随园食单》的「须知单」(时节须知)中就有提到此细节:「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意思是:有些食物要晚于时节吃而更美味,就是四月的芋艿。这时的芋艿,芋味清香浓郁,质地细致,连皮洗净,上蒸笼蒸熟,剥皮就可食用。至于蘸料,可是五花八门。多数人爱蘸绵白糖,但蘸蜂蜜或桂花糖更胜一筹。北方更多人蘸酱油食,也是简单而美味。福州人则更具创意,常用虾油(鱼露)来蘸,味虽然有些腥,但是鱼虾味包裹着芋香,荤素搭配,却也是另外一种美食体验。

  芋头中最好吃的当数福建福鼎的槟榔芋。它形似椭圆,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名「槟榔芋」。槟榔芋在福鼎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福鼎知县谭伦总撰的第一本《福鼎县志》中有:「状若野鸱,谓之芋魁」的记载。它的确在清朝就曾特别流行。中国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乾隆帝与大臣刘墉特别爱吃与推崇的广西荔浦芋,其实与福鼎槟榔芋是同一品种。

  福鼎槟榔芋最好的产区是在福鼎贯岭镇何坑村,一个闽浙交界的山坞中,由于当地特殊的优越自然环境与良好的水土条件,白天日照充足,海风吹拂,夜晚又较凉爽,造就了此地槟榔芋的优异品质,质地松软细致,香气浓郁,一颗常常可长至4、5公斤。

  槟榔芋每年惊蛰,春分时节开始种植,霜降之后才开始收获,因此冬季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槟榔芋的美味。福建的槟榔芋菜肴中,最著名的一道菜当数芋泥。芋泥之所以在这里家喻户晓,与福州名人,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的一个小故事有关。有一天,洋人请林则徐用餐,餐后上一道甜品冰淇淋,林则徐当时没有吃过这种洋玩意,见冒着气,以为很烫,就放嘴边吹吹,再把圆形的整粒冰淇淋放入口中,顿时发觉非常冰,旁边的洋人们都在偷偷地笑,他不动声色,强忍着把冰淇淋吞下去。回府后非常生气,就想了一计,第二天回请洋人。餐后一样上了一道甜品—芋泥,洋人以为类似面食或冰淇淋之类的甜食,就舀了一匙,放入口中,结果当场喷吐出来,喷了一桌一身,非常狼狈。他们不知道,这芋泥由于和着重重的猪油上蒸笼蒸透,外面看不出一丝热气,其实是非常烫,即使舀一小勺也要放嘴边吹好久才可下口,一下子放入嘴中,自然非喷出来不可。这个事情在福州流传开后,人人拍手称快,之后逢年过节芋泥就常常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了。

  做芋泥并不难,选一个上好的槟榔芋,将芋头横切(最好用瓷刀来切,若用金属刀切,切面上容易变成黑色,影响口味),切成圆圆的一块一块,上蒸笼蒸半小时左右,拿出来,很容易就把皮剥掉。把芋片放在砧板上,长方形的菜刀横着平摆在芋片上,用力碾压,压成芋泥。锅中下猪油烧热,把芋泥放下去翻炒,要微火,炒的过程要加糖,把猪油,糖与芋泥炒匀了,起锅装在大碗中,再上蒸笼蒸透即成。吃的时候洒上些芝麻,冬瓜糖与梅舌碎(一种白萝卜做成的红色甜食),香甜可口,非常诱人,是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最爱吃的甜点。

  潮州人喜欢把芋泥淋上些爆香的红葱头,也是非常香。但无论加甚么,要做好吃的芋泥,最关键是一定要用猪油,用猪油把芋泥炒透,让油脂浸润至每一小微粒的芋泥中,才香,才好吃。若用植物油就失去它美味的精髓了。

  除芋泥,芋鸭也是一道好菜。冬季是鸭子肥美的季节,最好选择个头大的全番鸭,先把鸭汤煮好,快熟时放入切成块的槟榔芋,再煮开到芋头熟透即可。相当简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鸭汤中透着浓浓的芋头鲜香,而芋头又浸润了鸭油,粉糯香甜,入口即化,一道简单的好菜。

  槟榔芋扣肉,粉蒸香芋,香芋煎饼,脆皮槟榔芋等等,都是福州人爱吃的芋头菜。好在如此好吃的美味,卖得又廉价,做法又简单。想吃甚么口味的芋头菜,赶紧去买一大颗槟榔芋回来做。

  甚么样的槟榔芋头好呢?有个特点,切开来,切面的纹路越花的越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