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 奉诸葛亮为茶祖的民族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基诺族,诸葛亮,茶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2 10:05
在历史上攸乐山是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在清代时古茶园面积达到1万亩。1729年普洱府成立时,当时有许多茶商和马帮前来攸乐茶山收购茶叶。满清政府逐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维护茶山治安、管理茶山茶事的机构——攸乐同知,由此可见当年攸乐茶山盛况。如今攸乐山仍然保存着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一片混生林古茶园,数百年的老茶树夹杂在高大的樟树、榕树间,生机旺盛。而生活在这片古老茶山上中国最后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他们却宣称来源于诸葛亮当年失散的部队,还尊崇诸葛亮为茶祖。
丢落在茶山的遗民
在云南种茶的少数民族心目中,茶是圣物,是最珍贵的东西。每年在采春茶的季节到来时,无论布朗、僾尼、傣族、拉祜、佤族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行祭茶仪式。大部分祭的是古茶树(王),或者是保佑一方水土的山神,还有更多的是祭拜各个民族的「茶祖」。例如布朗族的帕哎冷、傣族的召笼法,但是基诺族所祭祀的茶祖却是一位汉族人——诸葛亮。没听错!是三国演义中无所不能的蜀国宰相诸葛孔明。为甚么他们不祭中国传统的茶祖神农氏、陆羽,偏偏祭拜孔明呢?据说是因为孔明南征西南蛮夷时,曾在普洱(思茅地区)大力推广茶叶种植。直到诸葛亮班师回朝(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据《普洱府志》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指六大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芒于莽芝,埋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攸乐茶山的基诺族认为自己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后裔,自称「丢落」。为甚么叫丢落?相传这个民族是孔明南征途中部分士兵因为贪睡而「丢落」在这里,诸葛亮怜悯这些掉队丢落的士兵在深山荒岭中无法生存,于是撒下一把茶籽,让你们依靠茶树生存。从此以后这些丢落的士兵的遗族——基诺族就以种茶为生。基诺族是否是孔明流落士兵的遗族?史书上并没有诸葛亮南征西双版纳的记载,千百年过去了,还真无法考证。
过去基诺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洪水淹没大地的时候,女神把兄妹两放进大鼓里任其漂流,告诉他们当大鼓停了下来,听到外面有鸟叫时,就可以破鼓而出。后来洪水退去,传来鸟叫声,兄妹两破鼓而出建立了村寨,繁衍后代,就是今天的基诺族。」这个古老的传说感觉跟汉族来源极度相像,也是兄妹(混沌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为了人类的将来,他们只好结成夫妻。
大鼓走出来的舅舅后代
位于基诺山司土老寨就是当年大鼓飘流到建寨子的地方,在基诺语中司土老寨意为:「古老的大鼓寨子」。这个寨子除了是基诺先民所在地,更重要的是这一代的祭茶师是住在这里。基诺山离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不远,景洪出发往勐仑方向,行驶40分钟即可到达司土老寨。本来以为这个少数民族寨子很原始很偏僻,没想到上山的路都是水泥路,虽然需要爬坡,没花多少时间就到村里。走进司土老寨,家家户户的天台上晒普洱茶。不过不像其他茶山村庄,这里的寨子不是建在茶园里面。
基诺族服饰
头饰
喜欢绾发髻于脑后或头顶,头上戴着用白色厚麻布做成的传统翘尖帽——乌壳。男女两耳皆喜穿耳孔,内塞竹管、木塞,以耳孔大为美,喜欢嚼食槟榔或用花梨木黑汁染牙。
下身
一般黑色镶红边前开短筒裙,习惯裹绑腿。
上衣
基诺族穿自织的粗布衣裙,是仿照创世女神阿嫫晓白的穿着制作的。在还没有开天辟地之前,世界上只有水。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一天,从水里浮出一个戴白色尖顶帽,身穿素白衣裙的女人,名字叫阿嫫晓白。她创造了人,人也模仿她的衣装,穿上了白色尖顶帽和白衣裙。后来白帽白衣裙镶上了黑、红条纹花边,女子穿绣花胸兜(刹白),外套为无领镶边对襟短上衣,背部绣月亮花图案。
山野茶宴
基诺族中有一种吃茶叶的方式——凉拌茶,跟历史书上所记载的茶叶吃法很相近。他们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几百年前传下来的吃茶习俗:竹筒茶、嘎哩罗茶汤、喃咪茶……这些或以茶叶作主料,或者以茶叶为辅料的菜肴都与茶叶有关。
凉拌茶
不是我们想像中广东凉茶或是用茶叶冲泡出来的饮料,而是用茶叶做的菜。把新鲜的茶叶与多种佐料相配,在基诺语中被称为「拉拔批皮」。主要做法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叶,用手稍加搓揉(有点像制作茶叶时揉捻动作),把嫩茶叶揉碎放入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这种凉拌茶依季节和材料不同分为:嘎哩罗、臭菜、螃蟹、杂伴、酸蚂蚁蛋、甜笋、白参、蘑菇或拼盘等13种。
喃咪茶
喃咪是一种用菜花沤制而成的酱,也有用野果或番茄烧熟后配入各种佐料制成的。喃咪食用前要拌入辣子、花椒、大蒜、芫茜等佐料,常用各种生菜蘸食。喃咪茶也就是蘸喃咪吃的茶,是基诺族以茶当菜的一种吃法,即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以减少苦涩味,再蘸喃咪吃。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直接将新鲜芽叶蘸喃咪佐餐。
竹筒烤茶
烤茶跟西双版纳州其他少数民族的制作方式差不多,一般是先用炭火将土罐烤热后,把茶叶放于罐内烤热、烤黄、烤香,再加入开水煮沸。传统的烤茶浓烈异常,常需兑入清水。另外,还有一种传统的竹筒茶,是使用山泉水泡生茶,通常是野外劳作休息时,砍一节粗大的竹筒,横剖两半作容器,再采下新鲜的茶叶,适当揉碎后放入容器中,注入山泉水,加入随身携带的食盐、辣椒、大蒜及樟脑尖等,拌匀后即成一道既可提神解渴,又可以佐餐的茶菜茶汤。
茶酒
基诺族茶文化中最吸引人是基诺人独创性地将茶与酒糅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茶酒。用优质粮食酒和大叶种普洱茶萃取茶汁混合后加入蔗糖,加温调制后冷却,再放入酵母。最后放入地窖或其他容器里发酵一段时间,即可制成美味的茶酒。除了茶酒,基诺族在酿制平常喝的米酒过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酿出来的酒呈浅绿色,带有一种植物的自然香味。
基诺族虫宴 来自荒野的味道
在1958年基诺族的族名没有确立以前,尚处原始社会阶段,过的是半定居半游牧式生活。基诺族日常生活的佐餐、副食主要靠妇女采集的各种野菜、野果和虫类,以及猎人在森林中狩猎到的动物为主。因而出现很多奇、苦、特的食材,如剁生、蝌蚪拌臭菜、香蕉叶蒸螃蟹、松鼠肉乾汤、酸烩蚂蚁蛋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诞菜谱。
野菜
基诺山生长着许多山珍野味,如各种菌类、竹笋、木耳、白生等,野果有一二十种,野菜达二三十种,虫类20多种。基诺族妇女每天出去劳作习惯背一个棉布大筒帕,耕作之余就四处采集各种野菜和果子。到日落收工回家,全家吃的佐食汤菜都有了。山野之中可以吃的野菜有蕨菜、芭蕉花、茴香、臭菜等,可以做成很多很有特色的菜式,例如苦果汤、炒芭蕉花等。
竹菜
竹子除了可以成为日常饮食餐具,还可以成为很多种菜式。特色菜甜笋猪肉,把新鲜甜笋不剥皮,从笋底到笋头掏个洞。再把猪肉和配料(食盐、大芫茜、蒜、姜叶、青辣椒)剁碎剁细塞入笋筒,用干净的芭蕉叶塞住底部,最后在旺火上烧制而成。另外腌制好的酸笋也是基诺族人主要的家常菜,把野生番茄捣烂后加辣椒、盐成为每餐必备的调料。
荒野烤肉
由于经常要在荒山野岭中生活,基诺族在饮食方面主要以野外烧烤为主。大部分的捕获来的蛇虫鼠蚁都可以拿来烤制,例如芭蕉叶烤肉、山螃蟹、烤蜘蛛、烤竹鼠等。多余的猎物还可以熏烤腊味,例如猎获的多余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乾,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片就可以炒制或熬汤。
虫宴
基诺族地区多蚂蚁,但这里的蚂蚁很特别是住在树上。它们个头大,产的蚁蛋也非常大,如同绿豆粒般。每年农历三到五月蚂蚁产蛋的季节,基诺人便出外寻找蚂蚁窝,将一粒粒蚁蛋取出,用酸味的佐料调拌食用。除了凉拌,还可以做汤,一粒粒的蚂蚁蛋咬起来很有口感。要是掏窝时遇到成年蚂蚁攻击,可以顺道捕来加菜——火烧飞蚂蚁。其它常吃的虫菜还有蜂蛹、竹虫、青蛙等,甚至连竹虫也不放过。一般的做法是把这些竹虫洗乾净后,用滚油炸脆,吃起来味道非常香跟吃炸薯条差不多。
还有一道考验你视觉和味觉的虫菜,就是凉拌蝌蚪。他们将幼小的蝌蚪捞起,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拌上调料后食用。其味道闻起来像臭豆腐,但吃起来却细嫩软滑、清凉爽口。其它虫菜如油炸蜂蛹、炸蜘蛛、酸笋蚂蚁蛋都是基诺族最具特色的风味佳肴,来基诺山寨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