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风,就变味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跟风,变味
  • 发布时间:2015-06-11 12:40

  近期,国家旅游局公布了54家“景区黑名单”和1801家“信得过景区”名单。其实,景点靠谱不靠谱,大多数时候由人决定。驴友老章说:国内景点就是啥热啥毁,沾点儿新鲜气的地方一出炉一上网一跟风就变味。

  老章乃资深户外达人,酷爱发掘人迹罕至的徒步登山路线。去年他无意间发现了某深山中一辛夷花谷,激动之余习惯性地发了网贴,详述路线、游玩攻略,并奉上美图,引发围观。今年春天花又开,再去就“呵呵”了,花还是那些花,只是远远的山脚下私车停满,到半山腰人满为患,芳草被踏平,山石间随处可见丢弃的塑料包装袋、果皮纸屑……老章悔怒交加:好一个世外桃源就这样给糟蹋了!

  无需门槛,长枪短炮数码相机咔擦咔擦一通拍,再菜也能拍出几张像模像样的照片,回来一发,或者现场手机一拍,随手就发,哟,好看,火了,然后一窝蜂地去了,到了地儿拍,吃饭拍,回程拍,下次再来拍。简单粗暴,名曰赶时髦。

  “以前交通不方便,赶时髦成本太高,现在好了,再远的深山,一趟飞机,一脚油门再加一顿装备精良的徒步就能赶到,还有什么好景致能藏得住?”

  真正的热爱自然的人不会这样,他们在速食消费的裹挟之中成了那一小撮只能孤芳自赏的“非主流”。然而跟风者,上到高山,也只能仰望。有的东西,跟订制与山寨的区别一样,始终是画虎画皮难画骨。

  去往热门旅游景点的人们总是带着有意无意的侵略性,要么留下点什么,要么带走点什么,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就不妥了,比如兴之所至打开音响来段广场舞,餐厅里热烈讨论,大巴上大声通话,在某古迹上刻“XX到此一游”,总之就是不能安安静静地去过,不然怎么证明我曾经来过呢?

  或许,这跟能出去的机会太少有关。平时忙着埋头挣钱,连天儿好了都难得抬头看一看,偶尔出去一趟,还得耐着人山人海堵车排队的性子,憋了太久,所以一不小心就由放松变成任性。以至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始终在俗与雅之间七上八下。

  本刊记者 康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