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十多年的朋友,突然被调整去负责其他团队的工作。导火索是他力推一个重要项目,阻碍重重却不愿放弃,早对他有意见的上司,便借机将他请走。朋友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名校出身,才华横溢。这么多年,他一直维持“高冷”姿态,不刻意经营关系,凭能力在公司里一路升迁。“对得起人品”,是他的口头禅,谁又能想到今天这般局面。
很多人感慨从业风气大不如前,同事跳槽到某互联网公司后,发现自己的销售单子,会在签单前被其他同事光明正大地抢掉,并且公司并不反对这种行为——谁能和客户先签,谁就是好汉。有德行和修养的人,一贯是不屑于敲锣打鼓标榜品德的。往往是在日常言行中,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然而,恰恰是沉默的低调,却屡屡受挫。
今天的职场上,一方面,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在不断被迫为劣币让路。另一方面,虽然是全民追求高大上的时代,但大众心理却难以容忍一种体面的成功,从内心忌惮那些背景和整体实力都非常优秀的人。甚至在赤裸裸的利益对决中,似乎家教越好的人越受罪。
朋友的朋友,一位做事认真、表现优异的姑娘,从车企跳槽到一家机械制造公司。她对活动的安排异常讲究,常和同事反复核对流程,却被人认为小题大做;她有中午去楼下咖啡馆喝咖啡的习惯,同事则习惯喝公司免费提供的速溶咖啡。一次酒局,她被公司里的人灌了很多酒,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朋友大哭了一场。后来终于有同事看不下去,悄悄告诉她:“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你么?因为无法忍受你身上所带有的精致和凡事尽善尽美。”
这么看,具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人,在特定环境里是否一定要担负被排挤的风险呢?其实不然,但因为你拥有异于常人的优秀和聪明,就必须兼具非一般的情商来保护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一书中说“要能时刻重新定位个人处境。可以聆听内心对生活的希冀,却要深知世事邪恶”。正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
做公关的朋友异常聪慧,在洞察世情方面,经常惊艳众人。初到东家那年,她发现领导强势又自负,多数同事也缺乏专业大公司的做事习惯。于是她选择当起了小燕子,整天嘻哈捣糨糊,小事装糊涂,大事迂回坚持立场,如果发觉和大多人意见不合,也旋即放弃自己的意见。她很快站稳了脚,然后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的处事风格,逐步推行管理改革。
东家以前有位团队负责人,表面谦谦君子,他原本是位崇尚“闲云天地旷”的人,但在现实环境里选择了周全,平时热情却不失尺寸,能从容应对各种场面,尽量和周围人的状态和习惯保持一致。对于违背个人底线的事情,能巧妙回应,审时度势,手段高明;不主动制造矛盾,但绝不回避已经产生的矛盾和挥来的利剑,见招拆招。
职场风云莫测,做人比做事重要。想起看过的一句话“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为时不晚。”
文_文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