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卢氏扶人协会:争议中的这一年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河南,谋私利,争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13:35
有人质疑协会办公司谋私利,杨少纯反问:“世上哪有这样的公司,挣钱不给自己花,而是给那些被讹者买单?”
河南省卢氏县财政局工作人员杨少纯,在46岁那年拥有了一份崭新的事业。
2014年春天,在卢氏县黑马渠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扶人志愿者协会的牌子挂了起来,他成了扶人协会会长。
一年多来,这个农家院里产生的协会已在河南渑池、义马等地成立了20余个分会,发展了2100多名注册会员、1万余名志愿者。
至今,扶起摔倒路人反被讹诈的消息,仍不时出现在报端。但在一些人眼中,成立专门协会去鼓励扶人,未免“小题大做”。但一年来,这个协会却给整个三门峡打下了独特烙印。
“扶人遭诈,协会买单”
卢氏县地处河南西部深山,属国家级贫困县,县里外出务工人员不少,杨少纯曾是其中一员。
杨少纯回忆,2009年,他与怀孕的妻子都在北京务工。一次,妻子单独乘坐地铁时突然晕倒,当杨少纯赶到妻子身边,发现已有好心人把妻子扶下车,并给她买了水。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杨少纯。但他真正产生创立扶人协会的想法是在2013年。那年在三亚旅游时,杨少纯和家人见到警戒线内有一名晕倒在沙滩上的男子。一问才知道,在他晕倒的两个小时内,竟然无人上前询问、搀扶。
“不是不想扶,是不敢扶。”杨少纯说,自己理解不愿意扶人的路人心态。也正因如此,他认为,很有必要成立一个协会,为扶人者解决后顾之忧。
2014年,在三门峡一家网络论坛里,杨少纯发布了将成立扶人协会的消息。不久,他便在现实中找到了20多名支持者。“摔倒不用怕,马上扶起来”成为协会的核心理念。
要想加入协会,需要先加入协会各分会的QQ群,在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参加协会活动成为志愿者,如果在活动中表现良好,并有加入协会的意愿,经协会两轮审查,才可以填写入会申请表。
会员的权利包括:“如扶人被讹,均享有协会无偿提供的法律援助。被讹并被作不利判决的,享受协会为扶人者提供救济的权利。”
而义务条款则要求,会员遇到有人摔倒需要救助时,应义无反顾伸出援手敢于扶人。
一些媒体报道中,上述内容被简化成:会员一旦因扶人遭讹诈,协会出面买单。
“扶人不当砸伤老人”也获赔
扶人协会成立一年多来,曾有两次“买单”的情况,颇具戏剧性。
2014年5月,52岁的会员蔺建军在去银行办事途中,看见一名老人骑车摔倒,被压在自行车下无人援助,于是上前帮忙。但当他将自行车挪开,准备扶起老人时,自行车却再次倾倒,不偏不倚,砸在了老人头上。
老人为此索要1000元赔偿,蔺建军感到委屈。作为下岗工人,这笔钱对他并不是个小数目。最终,协会支付了这笔钱,但蔺建军深受打击。
对此,杨少纯解释,“扶人不当,自行车压到人家了,他要承担这个责任,但扶人精神可嘉,值得我们买单。”他介绍,经过协会的开导,蔺建军已走出阴影,现在是“协会骨干”。
另一次需要“买单”的遭遇,来自会员李尚聲。他扶起倒地的一名妇女后,反被认为是肇事者。“当时我很着急,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给了这个女的1200元了事”。这笔钱后来也由协会补偿给了李尚聲。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接受了“赔偿款”的妇女并非故意讹人。她得知事件真相后,主动联系协会表达歉意,并希望退还1200元。但这笔钱协会并未收下,因为“对方家里条件并不好且已经赔礼道歉”。后来,这名妇女也表达了想加入协会的意愿。
“不怕摔的城市”
众所周知,扶人也需要一定的急救常识和“技巧”,协会成立不久,也开始对会员进行培训,还请来河南某律师事务所主任杨银学做法律培训与援助。
李尚聲坦言,这种培训“既有必要也很有效”。除了急救常识外,现在他已经知道如何固定证据,不会再让自己陷入百口莫辩的窘境。
“在有监控的地方,扶人一般不担风险;如果没有监控,那就可以用手机拍照。万一手机也没带,就没办法了,该扶的还是得扶,再打110、120”。
让杨少纯或许没有想到的是,扶人协会成立后,既获得整个社会及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还给三门峡赢来“不怕摔的城市”的名声。
杨所在的财政局,领导和同事支持他业余时间搞协会,很多同事都成了协会会员或志愿者。县中医院为协会开辟了“绿色通道”——凡是协会会员扶起的患者、伤者,送到医院之后,一律先救治再付费。县中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牛爱军也加了协会,成了副会长。
相比数量众多的“草根”协会,协会在一开始就取得了合法身份。短短1个月就走完了审批流程,顺利拿到了社团法人登记证书。
杨少纯解释,由于政府部门认为协会“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所以简化了审批程序。
此外,一些单位也相继参与到了扶会掀起的志愿扶人浪潮中。
4月17日上午,扶人协会三门峡市宣传基地揭牌,更引来“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卢氏县文明办主任张建国也成了协会志愿者。
杨少纯认为,协会的壮大,改变了外省人对三门峡乃至河南的印象。“我们有很多在浙江等地打工的人,说自己是三门峡人时都感到自豪,因为外面的人都称赞你们三门峡是个‘扶都’,‘不怕摔的城市’……
“永远不接受企业赞助”
“扶人协会”红起来之后,很快卷入了争议的漩涡中。
曾有人质疑,协会对扶人者的补偿,会被一些“碰瓷者”恶意利用。杨少纯也有相同的担心,但他称,公安部门会“保驾护航”。
事实上,协会成立后,花在对会员补偿上的经费并非大头。杨少纯等介绍,曾有专业人士做过测算,扶人被讹的几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据悉,协会最大的一项支出,是搞活动,做扶人宣传等。杨少纯称,自己在协会的投入已有十万余元,还打算抵押进去两套房子。
在协会运行半年之际,管理层意识到,当下资金来源途径过于单一(基金基本由管理层成员自筹),于是计划筹建“扶满天下公司”,生产和销售健康有机食品,盈利保障协会运转。
这一举动却再引质疑:协会是否在借公益之名谋取私利?
对此,杨少纯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反问,“世上哪有这样的公司,挣钱不给自己花,而是给那些被讹者买单?”
见协会资金紧缺,有人于是建议扶会接受企业、社会组织的赞助。但这个建议被杨少纯坚决否定:“永远不会。”
“现在公益组织最肮脏的就是接受钱之后出现了郭美美这样的事,即使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都存在难度,我们作为民间社团,还是努力保持钱的纯洁性为好。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在他的构想之中,待“扶满天下”公司投入运营,它将成为协会唯一的经济来源。
然而,摆在协会面前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不接受赞助的前提下,管理层的自筹资金还能撑多久?如何让协会做的事,花出去的钱更有所值?如何管理会员,加强自身监督?协会越来越有名气,如何改进运作方式,适应更高要求?
对协会的前景,杨少纯仍很自信,“希望能发展得更远。一年多来,很多城市都有了我们的会员。他们救了人也没有什么风险,都很愉快。扶人的环境好起来了,人人就都不怕摔倒了。”
文_尹丽 顾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