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开会,给董事长、总裁汇报的PPT不会超过3张。这3张都是筋骨,后面一般都备有超链接,一旦领导问细节,马上会有更详细的内容。为了准备一次汇报,汇报者要花费大量心血。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称,“远离政府太假”,被中国纪检监察报评价“他是清醒的”。尽管王健林及其家人历来所受争议颇多,但其创办的万达集团在一些管理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是被业内公认的。有说法称,“万达开会,没人敢睡”。
下面,咱们不妨以“万达开会”为主题,看看这家大型企业是怎样锻造执行力的。
工作报告让所有员工讨论
每年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都会作一个特别的大会发言。之所以说特别,主要有几个方面:这个工作报告都是经他手写,只有他自己知道,从来不在会前印刷;报告多为一个半小时,涵盖了宏观分析,业绩情况,微观褒贬,未来走势等。员工们必须用笔认真记,因为下午的分组讨论每个人都必须脱稿开讲。所以,这样的大会,一般人是不敢轻易睡觉的。
胸卡代替会议流程
万达集团开年会时,用胸卡替代了一般单位所发的会务流程安排表,既节约了成本又体现出高效。以2013年年会胸卡为例,胸卡正面是员工照片、姓名、部门、职务等信息。背面,是两天会议的全部流程:第一天,晚餐时间地点,就餐桌号;第二天,开大会时间、地点、每人的座位号,分论坛的场次、时间、地点、座位号等。看完这一张卡,这两天该怎么做一目了然。
下一级比上一级早到5~10分钟
很多公司开大会小会,慢悠悠来的人不在少数。在万达,如果你迟到了,一定会感到很难堪。这不是指要罚你多狠,而是你自己的心理体验跌到谷底。
曾经有个总经理级别的领导第一次开总裁会,当时通知的时间是9点,他“掐点”去的,一进会场,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他心里直发毛。会后,有同事提醒:下次早点来吧,就你敢“掐点”来。第二次开会,他提前5分钟来了,但是还是被每个人异样的目光“瞩目”了一番。他不解,后来才知道,在万达开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开什么会,下一级一定会比上一级提前到5~10分钟。这是一种尊重,更是对待会议的态度。
提前预演掐时间
在万达,开会一般都会按时结束,极少有拖延开会时间。
为确保这一目标,万达在会议通知时就明确会议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合理安排切实可行的会议议程,精细到每件事项的讨论时间。除此之外,会议主持人需要调动与会人员的积极性和控制好时间。
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有的发言需要当事人提前预演,王健林就预演过不止一遍。万达员工称,讲话者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说几分钟就几分钟,只有缩时没有超时的,这就确保了很多发言较为精准。“掐时间”的经验总结起来,除了有制度规范的约束,高层及发言者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也非常重要。
3张PPT,备着超链接
开会是要解决问题的。因此,万达会场经常会有发言和汇报被打断,因为发言者跑题了,或者“这个根本用不着汇报”。
万达开会,汇报者用的PPT不超过10张,给董事长、总裁汇报的PPT不会超过3张。这3张都是筋骨,后面一般都备有超链接,一旦领导问细节,马上会有更详细的内容。为了准备一次汇报,汇报者要花费大量心血。
一家企业到万达全面取经,交流的内容涉及到管理、财务、人力、管控、纪检、企业文化等不同版块,万达每个板块的负责人分别讲一刻钟,每人10张PPT,被认为“体现出了效率和执行力”。
他人不能代替领导汇报
万达要求参会各方不能随便派人听会走过场。派来的人要能拍板,不能一涉及到部门时说:“不清楚”、“不归我负责”、“我回去汇报后才能确定”。
其次,领导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有些人开会,领导一问到某关键事项是否完成时,就采取迂回战术讲一大堆的没有完成的理由。其实领导最关心结果,万达一般都是先讲结果,如领导询问起来再阐述原因。
汇报工作还不能找替身,如果副总裁听会,必须总经理汇报,如果总裁听会,必须副总裁汇报。这就保证领导层必须身体力行,全面了解分管工作,决不允许找具体负责落实的人代替领导汇报,或者跟在汇报人身边提醒。
电子系统量化工作进度
工作中,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会后,我们要狠抓落实”。
在万达,开完会后拍屁股就走人有点难,万达的重要会议都有纪要,还有一套强大的会议督办系统。开会确定的事,会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到具体时间段。
以每个部门的周例会为例,为了跟踪会议纪要中涉及的行动计划及重点工作,万达自己开发了一个任务追踪系统。每次会议,这个系统里会显示任务要完成的日期、目前完成的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照系统,要汇报目前完成了哪些,还需要做哪些工作,下次开会时预计进度是百分之多少,能否在预定时间完成项目目标等,记录员会将这些数据录入系统,下次开会一一核对复盘,并再次建立新的任务进度。另外,在快接近任务节点时,手机会自动提醒加快项目进程。
文_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