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谈话在落实监督责任中的作用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监督,责任,廉洁自律
  • 发布时间:2015-06-11 13:52

  谈话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团结、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应充分发挥谈话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依法办事意识,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谈明责。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关键要责任清、措施实、问责严。而实际工作中,虽然我们采取了开会部署,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签订责任书、承诺书等一系列措施,但仍然有个别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识不清,对自己担负的责任有哪些、边界在哪里,怎样种好“责任田”,没有履好职责会受到什么追究,心中无数,就更谈不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了。鉴于此,我觉得应该加大谈话力度。因为,谈话给人的印象更深刻,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具体,达到的效果也会更好。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主动约谈班子成员、下级党政“一把手”,一对一、背靠背地指出应有之职、应尽之责,深入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难题,研究工作方法,或就某一个问题、某一项工作谈深、谈透、谈具体,从而更好地推进工作落实。我市就建立了常态化约谈制度,市委书记蒋辅义同志每年都亲自约谈市委班子成员和区县党政班子成员。去年5月全市开展了集中谈话月活动,由我和市纪委三位副书记带队,就落实“两个责任”约谈了7个区县和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有效促进了“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以谈促廉。从近年我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调查分析情况看,苗头性问题提醒不够、监督不够、纠正不力,是干部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很多时候出现问题后再去纠正,也是为时太晚。因此,应加大谈话力度,最大限度地教育、提醒、挽救和保护干部。

  一是强化任前廉政谈话,“谈”出干劲。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是贯彻中央、省委精神,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廉政谈话,及时提醒,早打招呼,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清醒就任、清正履职、廉洁从政。任前廉政谈话应重点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如何改进和转变工作作风,如何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如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如何遵纪守法带头廉洁自律,如何自觉接受监督等内容进行。同时,对新任领导干部大胆开展工作提出要求,给他们工作上鼓劲,促其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去年,我市对151名新提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做到了“凡提必谈”。

  二是强化平时关心约谈,“谈”出感情。在工作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小部分干部,平时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长期没得到提拔重用,就觉得组织上没有关心、关注他们,久而久之,心理失衡等等。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帮助,建立平时约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真诚地交流思想,倾听谈话对象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沟通思想和感情,消除误解和隔阂,化解分歧和矛盾,增进熟知和信任。开展平时关心约谈,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和人性化的方式进行交流,根据谈话对象职务、岗位、阅历、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情而宜、因势而宜。

  三是强化及时提醒约谈,“谈”出清廉。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提醒约谈。约谈时认真客观地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或方向提出具体建议、希望和要求。要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一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约谈,“拉警报”;一碰纪律红线就马上约谈,“踩刹车”,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酿成大错,由违纪演变成犯罪。

  以谈纠错。针对少数干部在思想、作风、廉政方面有轻微违纪行为但不够初查和立案的现实情况,应加大信访约谈和诫勉谈话力度,变事后问责为事前提醒,有效预防违纪违规问题。

  一是突出谈话的针对性。对属于廉洁自律范围内不正之风问题;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不采取立案调查方式处理的一般问题;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需要引起有关组织重视并加以整改的问题;组织上认为需要提醒、告诫或需要本人作出说明的其他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信访约谈或诫勉谈话,讲清群众反映或举报的主要问题,说明其违反党纪政纪规定的程度、后果及危害,提出处理和纠正的具体意见,促进被谈话人纠正或改正。在对象选择上,突出党员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党员干部,注重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时机把握上,突出及早介入、事前诫勉,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方法运用上,突出将谈话寓于平时的检查考核,注意消除被谈话人的思想顾虑,增强谈话效果;在问题处理上,突出提醒告诫、以观后效,着眼于教育,帮助和挽救干部。

  二是维护谈话的严肃性。要坚持严格审批,无论被反映人的职务高低,对确需诫勉谈话的,坚持严格把关,按程序进行审核。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既讲尊重又讲教育,既讲保护又讲要求,既讲感情又讲纪律,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不迁就照顾,旗帜鲜明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要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对反映的问题反复鉴别,必要时组织初步核实,谈话中充分听取被反映人的陈述和说明,做到准确客观地定性处理,对在谈话中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及时转为初核或立案。

  三是确保谈话的权威性。从工作实践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市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都要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约谈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要约谈分管部门负责人。建立约谈跟踪落实机制,坚持把是否达到教育警示目的作为衡量谈话效果的标准和尺度,利用参加民主生活会、专项检查、干部考核等时机,作好跟踪回访,看诫勉对象是否受到警示、看改进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看存在问题是否及时纠正、看群众评价是否真正满意。对经诫勉谈话后诚心接受、认真整改的党员干部,可以既往不咎或从轻处理;对整改效果好、消除不良反映,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不影响本人考核任用;对于敷衍应付、不思悔改,经多次批评帮助仍无悔改之意、改过之行,甚至消极对抗、影响恶劣的,该批评教育的要批评教育,该组织调整的要调整,该处分的要处分。同时,把谈话教育与制度防范相结合,注意通过诫勉谈话发现和掌握一些问题苗头和隐患,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把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和漏洞管严卡住,将谈话成果转化为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我市就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黄色提醒卡,适用于有廉政风险的岗位。橙色警示卡,适用于有违纪违规苗头,或近五年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岗位。一般在苗头性问题出现、该岗位人事变动、或结合信访谈话等发放。红色纠错卡,适用于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违反党纪政纪规定、本系统(行业)其它纪律规定以及工作不具体、不落实、不负责或工作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一般应结合诫勉谈话、专项治理、案件查办等及时发放。

  总之,通过谈话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把问题摆上桌面,把意见提在当面,交流思想,提醒教育,诫勉纠错,能够很好地推动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作者为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文_田亚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