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影响

  【摘要】教学就是运用一系列的方法,通过突破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精炼丰富的教学语言,使语文堂课充满愉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先进新颖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形象生动。

  【关键词】技能、方法、实效性、精炼丰富、灵活多样、形象生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5)06-0002-02

  教学就是运用一系列的方法,通过突破重点、难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师毕生的追求。以下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精炼丰富的教学语言,使语文堂课充满愉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课堂语言机械重复,废话连篇,降低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巧妙的使用语言艺术,不仅会增添教学活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强大得磁力,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向往着你所教的学科知识,还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认知的内驱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一般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的传经授道,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说几句俏皮话,可以松驰一下彼此的神经,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审时度势的抓住机会巧用语言艺术,重视教学中感知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有显著的进步。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就很难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头脑,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涉及有普遍性的课堂变量,即学生的准备状态、动机作用、呈现的步骤与设施,强化、智慧和情绪方面的功能,以及个人的满足。具体说,任何教学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唤起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维持他们的注意与兴趣,以能为所有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运用强化来调节学生的行为,解决可能妨碍教与学的智慧问题和情绪问题,尽量扩大因学习成就带来的满足感。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育人。要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互动教学法、个案讨论法、八字教学法等方法,正确引导,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认知走向认同、由内化信仰走向外显践行。例如“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读读”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议议”就是让学生根据个人对课文内容的领会理解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交流,辨明是非,取长补短,以求得正确的结论的过程,“议议”主要是学生发言,教师倾听,时而插话,时而点拨,时而鼓励;“练练”是知识的应用,通过练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消化和熟练,发现了问题回过头来再议。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和实验都属于练的范畴;“讲讲”在课堂教学里贯穿始终,读时有讲,议时有讲,练时也少不了讲,教师要有的放矢,画龙点睛地讲。可见,这种方法是综合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重新组合的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注意抓好听说读写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读书心得)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

  三、先进新颖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形象生动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逐步深入课堂,以作为当今学校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的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作为一种认知策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多媒体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后形式的不同认知感受。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以查找出学生学习的误区。实践证明,只有灵活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一定会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又如,在讲授《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我通过程序设计,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多媒体的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演示,走过场,这只能适得其反。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黎彩春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中心小学 5330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