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建设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5)06-0075-02

  所谓德育,就是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进行塑造、培养、约束、矫正的一系列规范性教育,她承担着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生生活”的培养目标。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她们能否成为未来的栋梁和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德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小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但其效果始终不够理想,教育工作者对此项工作有着一些共同的困惑:

  形态之一:卫生习惯较差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的卫生习惯是养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和锻炼,但由于许多小学生都租房或者寄宿读书,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头、手、脸随时不洗和洗不干净,衣服也难以保持清洁,衣服、鞋一周也难换洗,在校园内到处乱丢纸屑、乱吐口痰、尽管学校天天讲,月月抓,但个别学生卫生习惯始终较差。

  形态之二:个别男生打群架,缺课现象时而发生许多农村小学生为了追求优质教育都背井离乡到县城里就读,一部分寄宿在亲戚家里,一部分学生三五个结伴租房读书,一部分学生寄宿在学校,在外面租房的小学生和寄宿在亲戚家里的这些小学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家庭教育都成为了薄弱的环节,又由于小学生分辨能力差,自制力差,个别男生之间一旦出现任何小矛盾,他们就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就请人帮他们打架出气,自己又参与其中。校内之间,校外之间,这些男生常常将一些小事激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形态之三:个别小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片面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讲学习成绩,片面认为零分也能上好中学。因此,上课不专心,经常抄作业,考试弄虚作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破罐破摔。在课堂上还干扰别的同学认真听讲,或者出现嫉妒学习优等生等不良现象出现。

  形态之四:农村小学女童生的自信心不够,胆小怕事

  农村小学校的女童生她们多数家处农村,居住单家独院,除了家里人而外,很少接触陌生人,接触面狭窄。在班集体中,这些女童生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敢大声唱歌,见到老师或回答问题声音偏低,头也埋得很低,也不敢上台表演,也不敢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久而久之,这些部分女童生好静不好动,在班集体中多数的表现是“默默无闻”。

  形态之五:汉语关严重制约着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

  农村小学生从偏僻的山区学校来到县城里读书,最大的障碍是听不懂汉语,或部分不懂,由于汉语关的障碍他们在接触知识、处理问题、处理事情上都常常出现大相径庭的误区。“加法”说成“兼法”,“上船”说成“上床”,“同学们,加油干”个别同学理解成“炒饭时多多加点油”等等。以上这些现象虽然不是德育工作的主流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或个别少数现象。但它带来的负面因素始终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制约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探索德育工作的策略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策略如下:

  策略之一: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格言,然而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失败往往会把他们推向更大的失败。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实恰恰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要显得更加切实。不能让学生一直处在“失败者的心念”中。不能单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勉励他们。老师需有自己的“心”--经受失败挫折并尝试失败体验的心-去跟学生的心相比,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失败的陷坑。例如: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耐心的搀扶着他们过各个小知识的坎、沟、桥。大手牵着小手让他们由颤栗行走到大步迈进。请他们讲清楚他们的困惑在哪里,帮助学生分析出现困惑的原因,更主要是老师的一些献身说法和激励语言。用鼓励的眼神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或者给他说些鼓励的“悄悄话”。孩子有了自信心,德育工作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就事半功倍了。

  策略之二:目标细实而具体

  在班集体中,任何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需待改进的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全面准确的了解。针对这些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德育工作中制定出引导目标和培养目标。但这些目标需要具体、细实,切忌大和空。例如:李红这孩子有不爱洗脸的坏习惯,王刚有迟到的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努力方向。首先让孩子自己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帮助他们找一些需待改进的不良习惯。但在找这些不足之处之前一定要先给予肯定和真诚的表扬,然后再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足。一定要让他们这些孩子心悦诚服。除了找到不足之处,更主要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定一个目标。例如:上课不专心这个坏毛病三个星期改掉。又例如:李红不爱洗脸的坏毛病一个月改掉等等。给他们制定出改掉坏习惯的时间、方法。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老师加强过程管理。让目标完成后在制定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小学生既容易做到又具体实在。小孩子改掉不良习惯以后很有成就感。

  策略之三:学会等待,学会期待

  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集体,教育工作者都明确地告诉学生班规班纪,并且也在校会上,班会上明确地给小学生提出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明明是刚刚才开班会讲了,可一下课就出现了打架、骂人等等。或者是今天“张三同学做了些错事”明天“李四又出现那样的问题”更为甚者是一波未了一波又起,弄得教育工作者是身心憔悴,大发雷霆。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特征这些现象都说正常,他们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虽然有了具体细实的目标,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也会出现行为上的反复。德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这些特征。其次,是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有等待的耐心。再其次,相信小学生一定能改好,更其次,在“下一个路口”笑眯眯等待边彷徨边向你走来的孩子。德育工作者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粗暴的教育式。第二:德育工作缺乏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心。第三:沟通方式缺乏技巧性和艺术性。第四:对小学生的判断先入为主,以偏概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探索德育工作的策略及方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毕身努力方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天的辛勤浇灌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

  宋晓丽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学校 136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