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渗透教育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语文教学,朗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30 14:2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5)06-0011-02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进入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关注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较差,给低年级阅读教学渗透思想品质教育带来了困难。我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读”中渗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一些文章。作为教师,我们不妨立足课堂,把朗读教学作为渗透思想教育的场所,使他们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把课堂中受到的审美熏陶带到自己平时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如学习《月亮湾》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学生从“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不仅体会到了庄稼长得好,还体会到了这里的人很勤劳。从“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我问“月亮湾真美呀!听!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体会到了月亮湾的景美人更美,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课堂是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我们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育人。《鸟岛》一课虽然是描写千里之外的青海湖的海西皮鸟岛,但学生读来感觉并不遥远,反而亲切自然。学生在饱览鸟岛风光的同时,通过朗读体会到了爱鸟、护鸟的重要性。当我问“多么有趣的小鸟,多么可爱的鸟蛋,我们回去的时候,捉几只小鸟,拿几个鸟蛋留个纪念,好吗?”我的故意误导,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对,激起了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中引导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说话的训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会很大。如在学了《水乡歌》后,让学生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由于学生在课上欣赏了一段录像,普遍感到我们的家乡原来有那么美的景色,那么多的特产。学生讲到了家乡的风景,有美丽奇特的石林、秀丽壮观的大叠水、巍巍的国家森林公园——老圭山等风景区,还有我们这里特有的一大片一大片人参果地、烤烟地,十分壮观;有的讲到了家乡的特产,尤其是雪莲果很有名,有的讲到了自己家里的变化;更有的讲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美丽的家乡。我在小结时说:“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如果你们能像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样打扮我们的家乡,那将来这里一定会更美丽!”通过这次说话训练,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自己家乡感到很自豪。在教学《木兰从军》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花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想对二小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二小,你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有的说:王二小,我们会记住你的。有的说:“王二小,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说:“是呀,没有王二小,没有无数像王二小一样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战士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时光在匆匆地流逝,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却是永恒的。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尽情表达我们的感情吧。爱家乡,爱祖国,正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听”中感受
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且,听能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能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在教学《学棋》时,我说:“认识了这三个人后,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们两个问题,一、是秋师徒三人,你们想学习谁?为什么?二、是你们想批评谁?怎样批评?”学生有了价值取向,兴趣很浓。我在总结课文说:“经过同学们生动具体的介绍,老师认识了这位古代围棋能手以及他的两位学生;在大家的精彩的表扬与批评中老师也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老师上课也要严而有趣。老师真的感谢同学们。”在学习《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对话很生动,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事先把对话提了出来,让学生倾听风和太阳的对话,并让学生说说你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是的,我们不能太小看别人的能力,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确的对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为是了。”“太阳和风后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他们的进步可真大。”学生在倾听中学会了思考,在倾听中感受到了做人的真谛,在倾听中明白道理。
四、“评”中成长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觉得上课是上课,生活是生活。比如,随手丢垃圾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即使课堂上老师把道理讲得很明白,很透彻,学生在课堂上也是说得头头是道,都明白不能随手扔垃圾。但是到了课后,尤其是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学生星期天返校习惯性地把纸屑等杂物随手扔。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也就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体系和行为习惯。正对这一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写话《一个纸团》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扔纸团时的心情和自己拾纸团时的心情,为什么?学生讨论了以后,我当即让学生评价,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发给好的学生五角星,进行全班表扬,同时也要求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打这以后,班里同学的卫生习惯大有好转。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老师就像画家,作画前需要调好颜色,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学生定会健康向上,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对道德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它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授业与传道的结合,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使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
徐艳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仁合学校 136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