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微信红包成“送礼神器”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信红包,礼品,支付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9 07:34
7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其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1599起。而且,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呈现出花样翻新的势头,不仅披上了“隐身衣”、涂上了“保护色”,更搭上了电子科技的顺风车,玩起了“七十二变”,更具隐蔽性,更难察觉。
在中央以及地方三令五申、高压态势之下,近年来逢年过节的公款送礼、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党风政风都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肯定。但是一些人却不甘愿多年的“送礼传统”和“感情投资”就这么被断了“香火”,于是玩起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违规收送礼品问题上绞尽脑汁,花样翻新。尤其是随着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等等电子科技的出现,一些人在收送礼品方面也与时俱进,玩起了新花样。
就以微信红包为例,只要送礼者将自己的微信和银行卡绑定,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完成红包的发送。这样的送礼方式,不但送的是现金,而且不受时空限制、金额难控、隐秘性强,再加上电子红包的数据量大,存在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等问题,给有关部门的监管查处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正因为微信红包有这么多“优势”,所以不但很快成为“送礼神器”,同时也使其成为“有心”行贿者的“新宠”。
很显然,当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的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如果监管不力、查处不严,那么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要面临被架空的危险,三令五申也会被当做是耳旁风。对于违规收送礼品借助电子科技手段披上了“隐形衣”,涂上了“保护色”的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注意。据统计,去年中秋节前夕,全国共有28个省份发布了与中秋国庆“两节”反腐相关的禁令,10余省份紧盯微信红包腐败,一些地方更是特别强调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收受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问题。
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由于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等等花样翻新的送礼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再沿用传统的监督方式很难起到作用,所以对于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来说,在监督方式上同样要与时俱进,创新网上监督方式,更新网上监督渠道、研究新的监督方法。除了可以在各级网站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台之外,还要引导群众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进行举报,以彻底扒下打着微信红包名义的违规收送礼品的“隐身衣”。
文 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