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鲁智深因大闹五台山,被智真长老打发到大相国寺来挂单。大相国寺在东京,东京是当时的都城。鲁智深来到东京,入得城来,但见百业兴旺,都市繁华。再到大相国寺,入得山门看时,端的好一座大刹!鲁智深入得寺来,投了知客,拜了智真长老的师弟智清长老,递了智真长老的书信,说了来意,讨个职事僧做,然后便等住持智清长老安排。
智清长老看了师兄智真长老的书信,心中好生不快。打死了人的军官在你那落发为僧,两次大闹佛堂,你那里安他不得,就推到我这里来,什么道理?连知客都说他全不似出家人模样,好在都寺出了一个主意:酸枣门外退居廨宇后那片菜园,时常被营内军健门外那二十来个破落户侵害,纵放羊马,好生啰唣。一个老和尚在那里住持,那里敢管他?何不教智深去那里住持,倒敢管的下。这才解了智清长老之忧。
智清长老安排鲁智深时,将大菜园都交给鲁智深管理,“每日教种地人纳十担菜蔬,余者都属你用度。”也就是说,对公的,每日要交纳十担菜蔬;对私的,十担以外,全是你个人的收入。看似一个很有油水的差事。鲁智深先没管这看似有油水,实质是本烂账的菜园,而是嫌职位低了。“本师智真长老着小僧投大刹,讨个职事僧做,却不教俺做个都寺、监寺,如何教洒家去管菜园?”
这时,首座、知客便一起给鲁智深算起了账。什么账?寺庙升迁明细账。不是谁都能做都寺、监寺的。首座先说了:你是新来的,没有功劳,如何做得了高级职事?就是管菜园,也是大职事人员了!知客再说:管塔、管饭、管茶、管厕所、管菜园的,都是末等职事,但当头的,就是里面的头事人员了。简称塔头、饭头、茶头、菜头等。这里面也有等级,假如你管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然后是中等职事的主事人员,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假如你塔头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再才是上等职事。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一个新来的,未立寸功,如何便能够做得上等职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相国寺是个大寺,不然哪来这么多的等级和规矩,同时寺中等级森严,要想逾越比登天还难,还有一点,寺庙经济相当发达,光是菜园的头,就有私人用度,这还是末等职事,何况中等职事与上等职事?鲁智深先是嫌职位低了,他在五台山,何曾做过正经僧人,所以这些规则全不熟悉,听了知客与首座的解释,好像给个菜头,已是看了智真长老的佛面,一来就是菜头这样的大职事人员,想想也可能有出身之时,也就是有升迁的可能与途径时,便应下了菜头一职。
从知客和首座的话中分析,末等职事人员,要升成上等职事人员,简直比登天还难。末等职事里面,净头与菜头是最差的,好便升一下,也是什么饭头、茶头之类的,最好的是塔头,从菜头升到塔头,就不知要多少年。中等职事里面最差的是浴主,从末等职事最好的塔头升到中等职事里面最差的浴主一年;从浴主到化主,一年;从化主到阁主,又一年;从阁主到殿主,再一年……也许猴年马月才会升成中等职事里面最好的,何况上等职事。
从总账上看,晋升分三个大档次,末等职事、中等职事、上等职事。从明细分类账上看,末等职事中又分塔头、饭头、茶头、净头、菜头等明细,中等职事与上等职事也都有相应的明细。如果再细一点,明细账里再分二级科目那就更让鲁智深烦恼了,比如菜园领事这一级,除了菜头外,还有数个种地的道人。鲁智深若从种地的道人开始往上升,只怕等到来世都不够了。
鲁智深哪里会算这笔细账,只想会有出身,大相国寺没有欺负他,是按制度和规矩来的,便依了。一如我们学财会的毕业出来,一般先从出纳开始,好的升成记账会计,有经验了再升成主管会计或是会计主管,再好了才升成财务经理,最后成长为财务总监,这也是一个升职的过程。从出纳到财务总监,这个过程何其漫长,但也确实是有出身的时候,一如大相国寺的晋升明细账,有成长的途径。须知鲁智深是个在五台山犯了错误的人,异地任职还升成了菜头,在智清长老这里,已经看了佛面,违背了一般原则。
到底鲁智深如何管好菜园这摊烂账,请看“鲁智深的会计江湖之挂单相国寺(二)——菜园交接明暗账。”
文 杨良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