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仓、内幕交易”一直都是证券行业监管的焦点。对于招商基金前副总经理杨奕来说,虽然其建“老鼠仓”的手段堪称隐蔽,但在审计人员的严密审查下,最终还是现出了“硕鼠”原形。近日,有关办案人员向记者披露了这起“老鼠仓”案件线索发现过程。
基金经理匆匆辞职
据悉,根据有关规定,社保基金会成立之后,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其中,一部分社保基金通过竞标的方式委托基金公司进行投资管理。2012年10月,审计署抽调审计人员对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专项审计。
“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办主要负责基金的股票投资审计。”参与审计的深圳特派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在调取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并形成初步思路的基础上,他们“恶补”了专业知识,重点对“老鼠仓、内幕交易”的典型特征进行了了解和掌握。
由于受托管理社保基金的基金公司大多设在深圳,半个月后,审计小组进驻了深圳的几家基金公司。已经辞职的招商基金前副总经理、专户资产投资部总监兼投资经理杨奕,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审计人员的视野。
“杨奕管理的两只社保基金业绩相当好,他本人在业界的口碑也不错。”审计人员介绍,从对交易数据分析看,杨奕做的股票呈现出“坚持价值投资、收益率高、风格相对稳健”的特点。然而,一个细节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杨奕在2011年8月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不到一年,2012年中旬,就辞职离开了招商基金。这个年轻的业界精英升职不久就辞职,背后会不会另有隐情?
审计之下露出马脚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杨奕管理的基金投资的高收益主要来自几只大盘股,其投资的一些中小股则业绩平平。“与大盘股相比,中小股做‘老鼠仓’的概率要大很多,也更隐蔽。以杨奕管理的社保基金规模,如果想控制某只股票的价格走向并非难事。他的股票交易K线图也显示确有异常之处,比如某天一只股票突然涨幅很大,或突然跌下去七八个点,这里会不会有利益输送的可能?”审计人员表示。
据悉,“老鼠仓”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基金经理在拉升股价之前,会有操盘手或亲属等关系密切人员的股票账户在低位建仓,待股价拉升到高位时率先卖出获利。为了证实是否存在关联账户,审计人员对杨奕任职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有3个账户长期跟随杨奕管理的社保基金进行交易,交易重合度非常高,且获利很大。
“查证是否为‘老鼠仓’,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需要突破,那就是,这几个股票账户的持有人和杨奕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审计小组决定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深挖,并经过内查外调和多方取证,掌握了大量的外围证据,印证了杨奕存在着利用未公开内幕信息牟取非法利益的重大嫌疑。
在证据面前,招商基金的负责人最终不得不承认,2012年,公司曾接到了监管部门转来的有关杨奕涉嫌违法操作某股票的举报材料,为了不影响公司的业绩和声誉,他们在自查时以杨奕和招商基金员工张某提供的“无异常”情况说明草草了结。
于是,审计人员将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向审计署汇报。最终,经严格的审理程序后,审计署将有关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向公安部门进行了移交。经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的立案侦查,杨奕“老鼠仓”案最终得以告破。
交易金额数十亿
2013年6月12日,警方将隐匿在成都某小区的杨奕和张某抓获。2014年6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处杨奕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150万元。
经调查,杨奕和张某二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非常谨慎,从来不在QQ或电话中谈及实质性内容,杨奕对张某下达的交易指令,大多是在张某来其办公室送报纸或一起外出吃饭的时候。
2007年年底,杨奕与深圳某知名酒楼的老板吴某相识。2009年年初,吴某提出要杨奕帮助其操作股票的要求。杨奕同意后,吴某以女儿的名义开设了证券账户,并将该账户及自己妻子证券账户的账号和密码交给杨奕。杨奕利用职务便利,将有关投资股票的名称、数量、价位以及买卖时机等信息,通过口头指令让张某进行操作,累计成交额数十亿元,非法获利1600余万元。吴某通过登录这两个证券账户获取账户操作信息,自身也跟随着操作其他几个证券账户进行交易。而张某也通过其控制的父母账户进行股票交易,获利数百万元。
(记者 张宪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