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休假制度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休假制度,节假日
  • 发布时间:2015-08-19 08:27

  每逢周末,我总是特别开心,因为又可以好好地休整两天了。作为现代人,我们是幸福的,不但每周可以休息两天,还有许多法定的节假日。在充分享受假日带来的欢乐时,我不禁想问,古代的公务员都享有哪些节假日呢?

  在秦朝及以前,社会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那需要提前请假,经皇帝或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离开。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发展到汉朝,休假制度初具雏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汉制规定,凡政府官员,每五日可以休假一天,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洗浴。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澡更衣,回家团圆,走亲访友。我国的休假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了明文的规定。同时汉朝的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此外,遇到特殊情况,官员还可以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病休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若遇丧事,则依丧服制度,长者3年,短者36天。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更人性化、具体会。唐制规定,凡各级官员每十天可休假一天,称这“荀假”。此外,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放假七天,定省节(相当于现在的探亲假,每三年一次)放假35天,结婚放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的关系而定假期长短,病假最长不能超百天。到了唐朝末期,还建立了退休制度,凡官员年逾七旬者,可以退休,称为“致仕”,享受半俸。

  宋朝是假日最多的一个朝代,各种法定假和节令节共计达68天。《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还有一个省亲假,每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正月二十日,各级官署停止办公,回家过年。因此,宋朝实际假日应该是98天。

  明朝的休假制度与宋朝相比,休假的天数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假仍为每月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共放假18天,每年休假则只有50多天,比宋朝少了将近一半。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但到了清末,休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假日制度的影响,例假由原来的3天月假,变为了周日休假,这种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文 刘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