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专业服务助力北京成功申冬奥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注会,冬奥,财务咨询
  • 发布时间:2015-08-19 07:41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第128次全会上通过投票正式确定北京为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也成为了全世界首个主办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城市。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以下简称“冬奥申委”)的财务咨询服务支持企业,普华永道见证了此次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历程。

  《财会信报》记者近日就北京申办冬奥会、中国体育产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等话题专访了普华永道大中华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北京2022冬奥申委委员赵柏基先生。

  “奥运经济”

  《财会信报》记者:继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北京于近日取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再次将国际顶级体育盛会带到中国。您认为举办冬奥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有怎样的影响?

  赵柏基:从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夏季奥运会开始,“奥运经济”的概念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深有体验。历届的奥运盛会,无论是冬奥还是夏奥都给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声望的提升等方面带来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

  一般来说,“奥运经济”的运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申办成功到赛事举办年。在这个阶段,赛事的筹备工作会直接推动和促进相关地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决不单纯地指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可持续发展”是本次北京申奥的三大理念之一。与夏奥相比,冬奥对环境和气候条件更为敏感。因此,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

  第二阶段,就是临近及赛事举办年。北京2022冬奥会目前规划的开幕时间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四,“春节+奥运”的叠加将大大促进赛事举办期间的居民和旅游消费,给服务业带来一轮难得的发展契机。在农历新年把外国友人邀请到中国来,与中国一起欢庆冬奥体育盛事,欢度新春佳节,对此,我有很热切和真诚的期待。

  第三阶段,就是“后奥运时代”。在这个阶段,主办国与主办城市通常面临的挑战是奥运繁荣效应的可持续性是否会遭遇“昙花一现”。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信心,也基于2008赛后场馆开发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我们观察到目前中国冬季运动产业发展的前景,具体到冬奥场馆的长远规划,我完全相信北京2022冬奥会将是北京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决不会是发展的“拐点”。

  本次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冬奥会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无论是京张高铁的建设,还是张家口旅游休闲城市的定位,都反映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盘棋”。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2022冬奥会这一体育盛事是搭上了中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这一趟便车。中国不会单单为了冬奥而建设,而是将通过冬奥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新阶段的新成果,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红利的体现。

  注册会计师协助申冬奥

  《财会信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普华永道是北京冬奥申委的财务咨询服务支持企业。在此次申办过程中,普华永道都为冬奥申委提供了哪些专业服务?其中,您是否有难忘的申办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赵柏基:非常荣幸,普华永道再次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工作。2022冬奥会的申办工作大致从2013年底就已经启动了,普华永道从2014年初开始协助冬奥申委财务领域的工作。在整个申办阶段,我们投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三条服务线,即审计、税务、咨询的专家合伙人,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团队为北京冬奥申委提供专业支持。我们主要承担的工作是协助北京冬奥申委准备《申办报告》财务规划、赛事筹备期免税政策规划、组委会与非组委会预算编制、以及财务主题陈述。

  当然,这中间最值得团队骄傲的是普华永道中国及香港地区多元化主管合伙人周星,能够作为北京冬奥申委项目组的成员之一,担任2015年3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京考察及6月冬奥申委赴瑞士洛桑进行技术陈述两个重要申办环节的财务主题陈述人,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专家及所有的委员成功展示了中国稳健的经济前景和北京扎实透明的赛事财务规划工作。可以骄傲地说,北京2022冬奥申委交出了一份相当令人满意的财务答卷。

  其实整个历时一年多的申办经历都非常令人难忘。财务规划和预算编制工作相当于用财务数据来展示一届奥运会的整体规划。因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和冬奥申委的赛事运行规划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协作,将运行方案和财务方案进行对接和磨合。我们也充分利用普华永道协助北京成功举办2008夏奥会的经验,同参与2022冬奥会筹办的各路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和调整运行方案与财务方案。

  7月31日,在吉隆坡,北京申冬奥代表团作最后的冲刺。在吉隆坡的陈述是要让近百位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有信心,相信北京有能力再举办一届成功的体育盛会。

  我有幸受邀随北京冬奥申委代表团赴吉隆坡,为最终的申办陈述提供支持。在现场,我深深地感受到刘延东副总理、刘鹏主席、张海迪、杨扬等所有陈述团成员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真诚与期盼。当胜利的时刻到来时,现场沸腾了。很多在场的同仁都喜极而泣,拥抱欢呼,当时的场面令我终身难忘。44票∶40票,看似是4票之差,其实只是相差2票,伯仲之间,也确确实实地告诉大家,冬奥申委走过了多么不容易的申办历程。

  传递中国经验

  《财会信报》记者:我们知道,2015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建设”主题活动年。普华永道通过为北京申办冬奥会提供专业服务,对普华永道中国的品牌、国际地位及开展国际业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赵柏基:普华永道是一个多“集结点”的全球网络。在中国,我们专业力量的集结点就是本土化的中国公司。从为服务北京申办夏奥会开始,普华永道中国专门成立了“大型活动专业服务组”,英文叫“Mega-Event Service Team”,服务包括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这个团队是跨业务线的,定期召开会议,分享和探讨针对此类服务的对象和项目各个国家成员所的经验和各个新项目所需要的资源与知识支持。比如,我们在为北京申办冬奥会进行组委会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就向普华永道索契冬奥会服务团队学习了解冬季赛事的相关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普华永道全球网络也向普华永道中国学习,学习我们服务北京2008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体育产业方兴未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朝阳产业。李总理2014年9月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把体育产业作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足见国家对其重视程度。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作为全球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产值约占到了GDP的约3%。中国的这个比例才刚刚达到0.6%,体育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此外,冬季体育运动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在未来的七年里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也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无疑将大大促进中国冬季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产生相当的辐射作用。从行业的角度看,我们更加可以跳出服务于某一届赛事的范畴,着眼深入了解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以专业知识来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普华永道瑞士成员所也是国际奥委会的审计师。国际奥委会对财务工作透明度非常重视,这也与普华永道“共筑诚信社会,解决关键难题”的企业目标与使命相契合。

  我们衷心地期待能够继续以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服务中国又一届奥运盛事。

  记者 郝新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