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2014年年报存在问题 公司须给出解释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中信银行,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8-19 08:52

  中信银行是香港H股和内地A股同时上市的银行,其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市场人士的认可。但是,仔细研读中信银行2014年年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人怀疑,这里写出来做些提示,希望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将银行内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向广大投资人提交更为合格的年报“答卷”。

  因为中信银行2014年H股年报和A股年报内容几乎一致,所以,以下仅以中信银行2014年披露的H股(股票代码0998)年报为例说明一下:

  风险管理架构不完善

  中信银行H股2014年年报第56页披露了该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图,从该图上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中信银行风险管理架构层次不清晰。“风险管理部”与“授信审批部”、“授信业务管理部”、“法律保全部”风险管理关系是并列的,该图体现不出来该行年报第57页披露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关系;该图还表述了“首席风险官”分管了几个风险管理部门,“分管行领导”又分管了几个风险管理部门,这体现不出来该年报第57页所说的风险“统一”管理的设计。

  二是,部门分管风险职责不清晰。从中信银行年报第56页披露了该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图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部”管理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管理部”管理流动性风险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金融市场部”管理流动性风险,从该银行年报第259页“组织架构图”中可以看出,该行还有“金融同业部”、“国际业务部”等,其业务风险管理都与市场风险管理有关,但“风险管理架构”中没有提到,另外,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由哪个部门具体管理没有明确。

  分类风险披露有漏报

  中信银行H股2014年年报第224页有如下披露:“本集团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利率重新定价期限错配对收益的影响,以及市场利率变动对资金交易头寸的影响。”

  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要求,既然资产负债有的是“收益”受影响,有的是“头寸”受影响,就应该将受不同影响的金融工具进行列报。而且,该行年报中只是在第227页披露了利率变更100个基点“收益”受影响的风险情况,没有披露“头寸”受影响的风险情况。

  业务风险分析方法有误

  中信银行H股2014年报第224页有如下披露:“对于资产负债业务的重定价风险,本集团主要通过缺口分析进行评估、监测”。这里面的问题是,“对于资产负债业务的重定价风险”用缺口分析是不合适的,“对于资产负债利率的重定价风险”用缺口分析才是正确的。

  相关时间概念介绍不清

  中信银行H股2014年年报第224页有如下披露:“下表列示于报告期末资产与负债于相关期间及预期下一个复位价日期(或到期日,以较早者为准)的实际利率。”这里面的问题是,“复位价日期”概念让人难以理解,那么“失位价日期”又是哪一天?利率敏感性风险分析中根本用不上“复位价日期”。

  利率风险分析不详细

  中信银行H股2014年年报第227页有如下披露:“有关风险分析仅衡量一年内利率变化”,按照年报第227页表格显示,利率如果变化100个基点其“净利息收入(减少)/增加”将达到5.52亿元。问题是,“一年内利率变化”,是一年内某个时点利率一次变动100个基点?还是一年内利率逐渐变动100个基点?这样的年报会把投资人搞晕,无法做出何时买卖的判断。

  风险分析假设有失水准

  中信银行H股2014年年报第227页有如下披露:“资产和负债组合并无其他变化,且所有头寸将会被持有,并在到期后续期。”这里面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所有头寸将会被持有”,说明中信银行风险分析的是“将会持有的头寸”,那么,现在持有的头寸风险怎么办?

  二是,年报中的“基于以下假设”,“所有头寸将会被持有,并在到期后续期”,这种假设太离谱了。举例说,中信银行假设在未来某个时间“将会持有”一笔100万的存款,存款期限是五年,存款到期后还必须“续期”。但所有客户存款到期后都会“续期”吗?中信银行未来将会有很多笔新增的存款和贷款,新增多少说不清楚,新增的还都必须“续期”,这种“假设”能够做好风险分析吗?

  中信银行是香港H股和内地A股同时上市的银行,希望其能本着对广大投资人和全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研究2014年报存在的问题,最好能够给广大投资人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

  文 韩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