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也能致死?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无聊,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8-30 15:11
这种说法是源于一个实实在在的医学研究。英国的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的细致调查,发现无聊感强烈的人与感觉充实的人相比,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可能性要高出2.5倍。根据统计学原理,无聊很可能是一个“折寿”因素。调查分析由伦敦大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系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调阅了1985年至1988年时年龄为35至55岁的接受“无聊感”调查的7524名公务员信息,并追踪他们20多年后的健康状况加以分析和对比。当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每10名公务员中有1人曾在过去一个月内感觉无聊;感觉无聊的女公务员人数则是男性的2倍多;年轻公务员和从事琐碎工作的公务员比其他人更容易感觉无聊。这三个特点从我们一般人对公务员这个行当的了解来看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谁也想不到的是,充分的证据表明,当年感觉“格外无聊”的公务员死亡的可能性比感觉充实者高出37%。
问题还是在于无聊感给人们带来的很多消极因素。比如当我们感到非常无聊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因为对生活不满并心情低落,但是咱们又不是铁打的超人,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能让自己很快乐观坚强起来,既然已经无聊了,总得相办法打发时间或者解解忧愁吧?于是我们往往把注意力转移到尼古丁、酒精等等,或者是没日没夜地玩游戏之类,同时还变得暴躁易怒,如此一来当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有人会说,我无聊的时候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恶习上,只是继续无聊而已,比如发发呆或者小睡一会。话虽如此,但长时间无聊下去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健康的损耗也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如何解决困扰我们的无聊问题?这个话题实在可大可小,咱们又不是社会学、人类学专家,还是从现实的方方面面说起。综合分析我们模式化的生活后,可以发现,其实兴趣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广泛兴趣的人,大部分会生活得很无聊,这个结论相信大家都会赞同。那么又如何培养兴趣呢?这又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不过最基本的一点,还是试着去找一份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也许这很难,但值得大家为之努力。除此之外,可以培养一些工作以外的各种兴趣,比如听听小曲、看看《Geek》、动手DIY一些小物件等等。总之只要你是一个有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乐趣的人,无聊自然与你无关。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有所觉悟了,类似“我快要无聊死了”之类的话可不是纯属儿戏,从现在开始,咱们必须严肃地对待无聊,坚决地与无聊作斗争。当然各位也不必太过紧张,关于无聊折寿的研究结果毕竟仅仅由统计学数据得出,只是给出了一定的可能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