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一部军国主义电影

  日本是一个盛产唯美爱情电影的国度,以岩井俊二的《情书》为代表的相关作品,曾经让无数观众留下感动的热泪。不过,若是要论日本人拍的战争电影,特别是二战题材的电影,这多多少少会让人同时打上大大的叹号与问号。日本对二战、对侵略战争的反思不像德国那么彻底,虽然同是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光彩的侵略者角色,但在军国思想和右翼份子充斥的日本,他们却想尽力淡化自己的侵略色彩,转而把自身描绘成充满人性的战争受害者。即便是像深作欣二这样有着反战情结的导演,在拍出《飘扬的军旗下》这样反思作品的同时,也会在《虎!虎!虎!》中流露出他们对于二战里那段仅有的“光荣”历史的怀缅。也许对于日本人而言,二战确实是一个很难跨越过去的坎:一方面,是他们筹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美梦的破灭;另一方面,两颗原子弹造成的生灵涂炭又让他们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交织下,日本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总是多多少少的有那么一点变奏的意味。

  2 0 0 9年夏天在日本上映的《盛夏猎户座》,讲述的是日本兵败投降前夕,一艘潜艇与美军驱逐舰遭遇,在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相互攻击对方的故事。这部电影以一张乐谱为引子,揭开了这场海战中日、美双方军人的心路历程。如果抛开真实历史不提,这部电影中所展现的日本军人绝对会让大多数人喜欢,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善良、机敏、睿智,上级体恤下属,下属尊敬上级,同级之间说话温柔,语气轻和。在面对危难的时候不慌不忙,各司其职,在急速下潜氧气即将耗尽的时候依然镇静自若,互相勉励,并且凭借有如神助的经验最终击中敌舰。而且,本片还是一个较为圆满的大结局,当日本潜艇最终浮出海面,而美军将炮口对准潜艇的时候,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原本抱着必死决心要和美军同归于尽的日军全体官兵,也就此拣回了一条命,回到家里平静度过余生。

  抛开历史来看,这部电影是积极的、乐观的,它似乎在告诉观众要热爱生命,也在告诉观众我们日本的军队曾经是多么的勇敢和善良。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在《盛夏猎户座》一片中出现的“回天鱼雷”,就是这部电影虚伪之处的最好注脚。在本片里并没有正面描写的回天鱼雷,实际上是一种由人来操纵的鱼雷,如同自杀式的神风特攻队一样,每一颗回天鱼雷其实都有一个疯狂的、被军国主义操纵的狂热信徒做核心。山穷水尽的日本军部,正是利用着国民的生命,来完成他们覆灭前最后的疯狂。

  影片里的日本艇长仓本孝行,出于人道考虑,没有发射回天鱼雷,但在真实的二战历史里,这位军官的原型至少发射了7枚回天鱼雷,并且战后死不认账;故事里仓本为官兵鼓气,号召大家要珍惜生命,活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还制止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官兵,但在真实历史里,面临战败的日军却多以剖腹之类的自杀手段来证明其对天皇的忠贞不二。北川景子扮演的仓本泉美,流着泪以军礼送别仓本,在家中等待着他的归来,但在真实历史里,军国政府却利用日本国民的热情,将留守家中的妇女组织成“女子挺身队”也就是慰安妇,开赴前线任人蹂躏。对于《盛夏猎户座》这样的电影毫无直面历史的勇气,它所做的只能是尽量淡化日军侵略者的色彩,还原所谓日军充满人性的那一面。

  不同于《男人的大和号》那样纯粹卖弄军国主义的电影,《盛夏猎户座》在电影中没有直白地流露出对二战的毫无悔意与死不甘心。但它对于真实历史避而不谈,相反却用一种人性、温和的态度去粉饰美化,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同样也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欲盖弥彰的扯虎皮拉大旗。影片虚构得最厉害的地方莫过于影片的结尾。

  怀着家仇与国恨的美军在己方遭受日军潜艇的惨烈攻击之后,对着因为缺氧而被迫浮上水面的日军潜艇,竟然与对方一笑泯恩仇,而日军也心甘情愿地接受投降,双方圆满收场。历史上,被偷袭珍珠港之后的美军经历了数年的太平洋战争之后,对日军恨之入骨。双方的激斗遍布了太平洋的各个角落,最终乃至于美军将原子弹投放到日本本土。而在电影当中,美丽的猎户星座和悠扬的音乐却让美日双方放下武器,在高度电影化的抒情浪漫手法之下,双方携手共建太平盛世。也许这是导演美丽的愿望,可这绝不是真实的历史。

  所以,即便日本电影不像《男人的大和号》那样鼓吹暴力,而像《盛夏猎户座》那样宣扬的是人性与真善美,但它与那些真正反思战争的佳作比起来,也只能是替军国主义粉饰太平的虚伪之作。与同样出自于二战时期的另一法西斯国家德国之手的《帝国的毁灭》相比较,高下立判。

  《帝国的毁灭》通过一个法西斯政府女秘书的视角,描述了二战时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政府从疯狂走向毁灭的过程。片中通过希特勒和其身边人的疯狂,在不停地反思战争的对人性的毁灭与对生命的摧残。当中最为骇人惊心的当属戈培尔与妻子将一家悉数毒死的镜头,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的是恐惧,是对生命如此消逝的痛不欲生,而绝非《男人的大和号》里官兵要与舰艇同归于尽的那种狂热与无所畏惧。前者所见的,是对战争扭曲人性的批判;而后者,却是国家高于生命的疯狂。无数德国、日本的青年将鲜血献给了那些充满着个人私欲的统治者的疯狂梦想,而若干年后,当德国已经开始反思这种思想之恶时,日本却依然停留在对过去光辉时光的缅怀。

  德国2 0世纪3 0年代拍摄的《意志的胜利》与2005年日本拍摄的《男人的大和号》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都逃不出军国主义电影的圈子。而像《盛夏猎户座》这样,虽然在影片的整体基调上趋于温情、浪漫,故事也带有那么一点的反战思维,但故事本身却没有真正的反思战争的缘由,相反却将本来血淋淋的事实艺术化,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团子虚乌有的和气美满。所幸,虚伪的《盛夏猎户座》比起狂热的《男人的大和号》而言,危害程度要低得多。如果说《男人的大和号》还在释放着一种危险的信号,向大家阐述着军国主义的“美丽”与“壮烈”,我们将《男人的大和号》看成是一部军国主义的招魂曲;那么《盛夏猎户座》则像一阙军国主义的哀歌,它在片中折射出的,是军国主义已成昔日黄花的无奈事实。即便如此,在影片中我们仍能找到为非正义战争的自我牺牲;对侵略者的竭力美化、粉饰。面对如此明显的标志,这样的影片不是军国主义电影还是什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