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误诊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误诊
  • 发布时间:2014-05-25 13:29

  唐秋全

  孝感市黄麦岭医院外科 湖北省孝感市 432818

  【摘 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状况,为以后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极易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保持平行,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较为广泛且呈现出多形态以及多中心的变化,手术切除胃周围的淋巴结能够较高的效率,化疗效果相对于胃癌患者要有优越性。结论:医生需要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概率,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其预后效果较好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误诊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在临床上是属于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概率仅次于胃癌,在胃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为5%-10%,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PGML的发病较为隐匿,且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较多将其误诊为胃癌,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完全不同[1]。为了深入了解PGML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状况,对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PG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胃镜活检或者手术病理确诊,其临床表现和Bawson对于PGML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26-78岁,其平均年龄为48.8岁。

  1.2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人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上腹痛患者16例,占所有患者比例80%;纳差患者10例,占所有患者比例50%;恶心呕吐以及消瘦临床表现患者均为9例,占所有患者比例45%;余下临床表现分别为腹部包块、贫血、呕血黑便以及发热等。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本院胃镜检查以及组织活检。7例患者在手术前接受X线钡餐造影;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8例患者接受彩色超声检查;7例患者接受癌胚抗原或者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无异常。

  1.4 误诊状况

  本次有12例患者为误诊,误诊率占所有患者比例60%。9例患者被误诊为胃癌,2例患者被误诊为胃溃疡,1例患者误诊为出血性胃炎;误诊时间范围为3个月-2年;共有7例患者术前接受X线钡餐造影,仅有1例患者考虑为PGML,其余6例患者均误诊为胃癌;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有7例显示胃周淋巴结肿大,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有1例考虑为PGML,其余患者误诊为胃癌;接受彩色超声诊断的患者,均误诊为胃癌;所有患者经胃镜和活检病理,确诊为PGML。

  1.5 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9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4例患者接受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患者接受单纯手术局部切除。16例患者手术后应用化疗辅助方式,2例患者术后应用放化疗辅助方式。

  2 讨论

  2.1 分析误诊原因

  该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医生对其了解并不深入,PGML患者在胃镜下、CT还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表现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一旦怀疑患者为肿瘤则一般认为是胃癌;PGML患者无论病史或者症状均无明显典型表现,特别是早期很难和胃癌以及胃溃疡等区别;PGML的原发位置是胃黏膜下层淋巴滤包,并非在表面发生病变,所以胃镜活检要得到病变组织有一定的难度,且活检标本不大导致难以和胃淋巴网质细胞增生以及胃未分化癌等准确区别。

  2.2 误诊避免措施

  医生要对PGML的早期诊断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此类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后能够取得远比胃癌患者突出的预后效果,5年生存率最高能达到60%,对PGML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是保障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步骤。PGML虽然病变范围较广且存在淋巴结肿大的变化,但是病灶并不属于浸润性,和胃癌患者的浸润性粘连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手术切除效率相对较高;且恶性淋巴瘤对化疗和放疗方案的敏感率较高,因此临床疗效突出。

  PGML患者的全身症状和胃部的病变并不平行,患者在开始时首发临床症状为腹痛或者腹部包块;而胃癌患者因为全身症状和胃部病变两者保持平行,所以内镜下能够见到胃粘膜发生恶性病变但是全身状况并无大碍的则可考虑为PGML。

  在胃镜下PGML的病变广泛且形态较为复杂,表现出多灶性和弥漫性。PGML疾病在内镜上具有以下几种形态:浅表浸润型、溃疡性、隆起型以及巨大褶皱型。需要对此有所了解并准确判断患者形态[2]。

  医生需要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程度,对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概率,有效结合多层螺旋CT、B超以及胃肠钡餐造影等,近年来超声内镜的广泛使用,也给本病的诊断提供一条新的道路,大部分病变的边界清楚的,一般会呈现出低回声区的状态,其边缘粘膜相助增厚,当病变周围存在肿大淋巴结且直径超过0.5厘米的时候则能够确诊为PGML。多种诊断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其预后效果较好应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荣宽,生杰,姜春萌.64例早期胃癌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8(17):221-222.

  [2]陈国荣.小儿恶性淋巴瘤误诊2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5(07):145-14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