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罗义琼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中心卫生院 湖北省鹤峰县 445800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剖宫产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并发症的18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并发症占同期剖宫产7.66%,临产后胎先露>+3,胎位异常,胎儿体重>4000g,合并贫血、妊高征,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子宫切口撕裂、切口感染及阔韧带血肿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与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及并发症有关。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并发症

  近几年以来,我国在孕妇分娩中,剖宫产手术分娩已成为高危妊娠的主要处理手段,大幅度的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率。剖宫产手术是危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得到有效降低的主要措施。随着剖宫产手术的手术率的提高,该手术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使我们产科医生引起注意。为使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所发生的18例子宫切口撕裂、3例切口感染和1例子宫切口及阔韧带血肿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1~2013.12年200例我院施行的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患者,其中,孕妇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为21.5岁;158例为初产妇,42例为经产妇。102例为头位,47例为臀位,5例为横位;新生儿体重3150~4500g,平均体重3550g,>4000g12例。发生的并发症为:18例子宫切口撕裂,占9%,3例子宫切口感染,占1.5%,1例子宫切口及阔韧带血肿,占0.5%;

  1.2 方法

  行硬膜外持续麻醉。切口为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cm横切口或者正中线纵切口,子宫下段切口。难产中头位,发生子宫切口撕裂的病例中,枕后位和横位较枕前位高,且3例出现子宫切口感染中,有2例为枕后位,1例为臀位。<+3胎先露中仅3例切口撕裂,而≥+3的有15例切口撕裂,且3例切口感染胎头位置均≥+3,说明切口撕裂,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与先露位置高低有明显差异性。体重>4000g的新生儿,有6例发生了切口撕裂,3例发生切口感染,说明发生切口撕裂及切口感染率与胎儿体重有关。200例剖宫产中3例发生了切口感染,术后3d均出现高热、腹痛、血象高,抗炎效果差,B超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术后5—7d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探术,5例为子宫右侧角感染,3例为全切口感染。产前合并贫血:22例剖宫产并发症中,20例产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切口撕裂中合并轻一中度12例,3例切口感染,产前均合并贫血。说明产前抵抗力差,易出现产科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切口感染。产前合并妊高征:22例剖宫产并发症中,有4例合并轻一中度妊高征,其中2例子宫切口撕裂中合并,2例阔韧带血肿中合并。

  2 结果

  (1)18例切口撕裂中,一产程6例,二产程12例,切口感染致使子宫下段变薄、延长,严重者出现水肿、缺血,胎先露在盆腔深嵌,致使胎头取出困难。

  (2)胎位异常:在子宫横切口撕裂的病例中,发生率枕后位、枕横位明显较枕前位高,是由于枕后位、枕横位娩出胎儿是以较大的径线,致使撕伤子宫切口。

  (3)胎先露位置较低:胎先露在中骨盆深嵌后,术者较难上推胎头,或者由于术者操作稍粗暴,都可以导致撕伤子宫切口。

  3 讨论

  3.1 导致撕裂子宫横切口的原因有(1)产程的延迟:(2)胎位异常(3)胎先露位置较低:胎先露在中骨盆深嵌后,术者较难上推胎头,或者由于术者操作稍粗暴,都可以导致撕伤子宫切口。我们的防治有:(1)对产程进行加强观察。及时将妊娠终止,手术过程中切口位置的选取不要过低,轻柔的各种操作手法。(2)对枕后位或枕横位深嵌的处理,可以使用产钳或者助手经阴道协助将胎头轻推。应避免尽量对既往常用的切口,因子宫肌层纵横交错,困难缝合对合,较差愈合。(3)对较大胎儿,深嵌胎头的,我们在术前进行考虑充分,切口方式的选择或子宫切口的扩大,选取纵行切口或行剪开子宫切口多lcm,同时,向上延长子宫切口角,将整个切口延长到10cm。

  3.2 子宫切口感染的原因为

  (1)术前已经存在感染;(2)选择过低的子宫切口。由于切口位置过低,致使切口缘越靠近子宫颈,不良的局部血液供应,组织愈合能力减低,导致切口的感染及切口的不良愈合。其防治措施有:(1)在手术前30min常规使用抗生素,可以使手术过程中切口及周围组织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浓度。(2)切口选择恰当,选择切口不要过高或过低的位置,切口过高可使子宫体及下段肌肉厚薄不均而不宜对合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口过低靠近子宫颈,由于该组织较硬,血液供应较差,不利于切口的愈合。(3)彻底的止血,避免发生血肿,应结扎有明显出血的血管。

  3.3 切口及阔韧带血肿发生的原因为

  (1)不彻底的止血。(2)妊高征患者本身小动脉张力较大,血压波动,以及小血管缺氧易引起出血,加之术者操作不仔细,损伤血管未予重视。其防治措施为:彻底的止血,仔细操作,尽量做到稳、准、轻,手术完成后常规对切口两侧阔韧带,尤其是左侧进行仔细的检查。

  通过对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早解决术后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l]陆琼,林克萍,孙河萍.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原因及防治一附115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4).

  [2]程蔚蔚,朱关珍.剖宫产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

  [3]杨剑秋,盖铭英.剖官产后晚期出血原因田.实用妇产科志,2001,17(3):125.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fMl.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