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胃血管球瘤,CT诊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5 14:43
【摘 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胃血管球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于胃窦部,浆膜下,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为肿瘤多发病灶部位。瘤体平均直径为(2.6±1.6cm),呈椭圆形或圆形状,边界比较清晰、规则,呈现跨壁式或腔内生长,无囊化现象。CT平扫值为33.2±5Hu,均匀稍低密度,CT增强显著强化。结论: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显著,特征性表现比较明显,能明确诊断。
【关键词】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
胃球血管瘤指的是一种间叶性肿瘤,由于正常血管球变异所形成的,经常发生在软组织周围,极少发生为胃部[1]。胃血管球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能有效治愈,但是,术前非常容易发生误诊。为了进一步研究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笔者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胃血管球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胃血管球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男,1例女,患者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3.5岁)。
1.2 方法
16排CTPHILIPS Brilliance容积扫描,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肾下极水平至膈肌范围进行扫描,0.75mm准直宽度,0.5mm螺距,1.0mm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呈现等生成三维立体图像,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任意角度,达到图像最佳效果。然后注射非离子对比剂,分别于25秒、65秒进行静脉期与动脉期扫描。由3为专业的影像医师对CT影像资料的病灶进行详细研究,重要观察病灶部位的位置、形态、大小、生长方式、囊变、钙化、CT值等方面。
2 结果
病灶部位分析:1例患者病灶位于胃窦部,1例位于浆膜下,1例位于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瘤体大小:瘤体直径在1.9-4.0c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6cm)。多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状,轮廓比较完整、边界比较清晰、规则,呈现跨壁式或腔内生长。CT平扫值为33.2±5Hu,1例患者出现钙化,无囊化现象。CT增强扫描动病灶中央值为99.2Hu,常规肿块扫描CT值为102.6±12Hu。
3 讨论
胃血管球瘤,是在正常的细胞壁上由丰富的血管球覆盖形成的,外形像巨大生长的血管球,很容易与血管外皮瘤以及颈静脉球瘤混淆。通常情况下,有机体血管球体由小动脉、包膜、网织结构等组成,在全身的各个皮层内分布,特别是在指甲、趾甲等四肢末端比较常见,肿瘤生长比较缓慢,有较好的预后性[2]。其在超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肿块、低回声区,病灶部位回声不均匀、偶见高回声斑点,位于粘膜下第三层、第四层。胃肠道气钡造影多发现类圆形或圆形充盈损,边缘被撑平、基地稍宽。
在胃血管球瘤临床诊断中,CT扫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对比剂注射后,病灶以及周围组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强化,在病变范围、病灶边界以及邻近组织关系方面的诊断非常清晰、明显,优于超声组。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病灶特征与形态的不同,能够作为胃血管球瘤诊断的依据[3]。在本文研究中证实,胃血管球瘤多发于胃窦部、浆膜下以及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瘤体平均直径为(2.6±1.6cm),呈椭圆形或圆形状,边界比较清晰、规则,呈现跨壁式或腔内生长,无囊化现象。CT平扫值为33.2±5Hu,均匀稍低密度,CT增强显著强化。提示CT诊断对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诊断价值。胃血管球瘤CT临床表现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大部分胃血管球瘤在胃窦内部生长,单发性肿块,成跨壁式或腔内生长,通常胃血管球瘤直径低于4cm,成椭圆形或圆形。第二,在平扫中偶见钙化现象,密度均匀。第三,病灶强化明显,中央动脉期显著强化,并且随着时间增加,其向周围逐渐扩散。门脉期强化均匀改变,瘤体组织中的丰富血管,是病灶强化的基础。第四,包膜完整且轻度强化。第五,肿瘤周围无显著压迫现象,质地相对偏软。第六,无门静脉栓,胃周围没有显著淋巴结。
在临床诊断中,还需要注意与以下肿瘤的区别:①类癌,类癌临床症状比较显著,会出现哮喘、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等综合征。主要以囊实性肿块为主,不规则、形态大、常见坏死,显著强化。②神经鞘瘤,多呈现轻度或中度强化,囊变区域不产生强化。③粘膜下间质瘤,较少的该肿瘤可呈现跨壁式、腔内以及腔外生长,发生在胃部的任何部位,其强化明显不如胃血管球瘤显著,需要靠免疫组化以及病理检查确诊[4]。④异位胰腺,其临床症状比较显著,与胰腺强化同步,比较容易诊断。⑤胃血管瘤,这不属于真性肿瘤,只属于一种血管畸形,在胃部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偶见静脉石化。也就是说,若胃窦部出现均质、单一肿块,包膜完整,偶见钙化,常规增强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呈“烟花征”改变,胃黏膜比较完整,需要考虑胃血管球瘤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显著,特征性表现比较明显,能明确诊断,值的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林晓珠,宋琦等.胃血管球瘤CT诊断二例[J].放射学实践,2010,2(25):237-238.
[2]Imamura A,Tochihara M,Natsui K,et al.Glomus Tumor of the stomach: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J].Am J Gastroenterol,1994,89(2):271 -272.
[3] 张全武,肖艳景,赵驰等.胃巨大血管球瘤1例并文献复习[J].现代肿瘤医学,2005,21(3):758-759.
[4] 高峰,李文惠,李发智等.胃壁浆肌层巨大血管球瘤1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4):616-617.
王庆云
邢台市人民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5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