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1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方法:从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者以农民居多;人群的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与发病率呈反比关系。结论:积极开展对肺结核的预防与宣教工作,有利结核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肺结核;相关因素;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的流行趋势有所下降。目前由于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与扩展,全球结核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再度成为难治之症[1]。我科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100例,经入院评估其一般情况,分析疾病相关因素,相应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33岁;再发病例30例,占发病率30%。上述所有病例均进行知识宣教与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1.2 结果
100例患者中,90例患者经不同程度宣教后均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好转率达100%,其中5例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好转,咳血加重,血液检查疑似肺癌,移至省级医院;5例患者确诊后音信全无。
2 分析
2.1 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在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中有“易感者”或“易感人群”这样的名词,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人容易感染结核杆菌,这主要是指那些未感染过结核杆菌且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这些人群主要来自卫生保健水平较为低下、人口相对稀疏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当其个体进入城市或其他人口密集的场所时,很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且由于他们无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所患结核病往往发现晚,易形成新的传染源而传染给更多的易感者,甚至造成暴发流行。一些免疫力低下的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也属于易感人群。如某些急、慢性传染病(最典型的要属艾滋病)和职业病(矽肺)患者都可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容易诱发结核病。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肿瘤患者,结核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人体的免疫力取决于人的营养、年龄、内分泌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一般来讲,婴幼儿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增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体内内分泌系统的重大改变导致青少年易发生青春期结核病;近年来,随着人口日渐老龄化,老年性结核患者也逐渐增多,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降低,也易发生结核病;遗传因素在结核病整个流行过程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临床上经常可以发现,夫妻间互相传染结核病的情况远低于父子间、母女间先后发生结核病;长期酗酒、精神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等也属于结核病易感人群。
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
由于肺脏功能储备能力大、代偿性高,轻度的组织损害不会引起气急。当肺组织破坏严重,范围广泛,或并发肺萎缩、肺气肿、广泛胸膜增厚时,代偿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患者首先在体力活动后感到气急。
2.2 体征
肺结核患者可能并发身体其他部分的疾病,因此必须进行全身检查。肺部的体检按视、扪、叩、听的程序进行。肺结核的典型体征改变有患侧呼吸运动减低、触震颤增强、叩诊闻浊音、听诊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湿性啰音。病灶轻微者体征无明显改变。广泛慢性病变,纤维组织增生,可使局部胸廓下陷;胸腔积气、积液可使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低。干性胸膜炎时,局部有摩擦音。肺炎性实变,大量胸腔积液、肺硬变时,叩诊呈实音,范围大的浸润性病灶使叩诊呈浊音。当肺实变严重,开始形成空洞时,可听到响亮的中型湿啰音。有时虽然空洞存在,也可以没有阳性体征;阳性体征出现与否决定在空洞的大小、是否靠近胸膜、是否与支气管相通。
2.3 病因的认识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数患者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结核杆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几个月,当患有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吐痰后,结核菌就可随干了的痰迹飞散到四周,随时都可以感染健康人。人体除毛发外几乎全身所有组织都可以感染结核病,如肠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等。由于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因此肺结核的感染率比其他器官高,占人体结核病的首位。
2.4 复发的认识
复发是指患者停药后结核病灶再次恶化或痰菌再次阳转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患者治愈后重新感染结核杆菌发病,二是体内未杀灭的结核杆菌再次繁殖发病。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是一样的,而后者才是我们所真正关心的复发。短程化疗方案发明以来,复发率一直很低,全世界统计复发率没有超过5%。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政府决定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人所皆知,肺结核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肺结核患者如不彻底治愈,最后可演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呼吸衰竭、肺心病等,或者结核菌经淋巴与血行播散,引起其他部位继发结核,如骨结核、肾结核、消化系结核等。
肺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尽早发现肺结核积极治疗可减少或杜绝病原菌向周围人群的传播,患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病情,肺内病变易形成空洞,坏死物沿支气管播散,破坏肺组织,降低呼吸功能,而肺组织无再生功能,结核病变大部分将以瘢痕愈合。当病变范围小时,对肺功能影响不大,当病变面积大时将对肺功能损害明显。未尽早发现治疗,患者消耗明显,降低免疫功能,影响疗效,延长疗程,所以要了解结核病的有关常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佟向红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