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小儿哮喘不但常见,而且多发,病程多迁延,并易反复,难以根除。中医历代医家对该证治疗各有所长,但不外乎祛邪与扶正,本文主要阐述泻肺化痰与扶正固本二法临床证治小儿哮喘概要。
【关键词】小儿哮喘;祛邪;扶正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促气急,喉间哮鸣,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常在夜半至清晨发作或加剧。西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归于此。
1 历史沿革
《素问.阴阳别论》中即有对于该病的记载“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咳论》中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等哮喘样的证候描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悲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声瞤剧,必有伏饮”。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在《丹溪心法》一书中提出“哮喘专主于痰”。《景岳全书.喘促》中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痰的产生主要由于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伏蔵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又发,这种诱因多错杂相关,尤以气候变化为主。《幼科发挥.喘嗽》中指出“或有喘疾,与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不可除也”。也认识到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若失于防治,喘息持续,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延及成年,甚至遗患终身。《症因脉治.哮病》所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保婴撮要》中曰:“喘急之证,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
2 病因病机
从历代医家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小儿与成人的哮喘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内因与肺脾肾三脏的虚弱有关,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人体的水液代谢也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若三脏功能失常,则易致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痰源于肾,主于脾,贮于肺而成伏痰。外因为六淫所侵,引动伏痰。
2.1 泻肺化痰
哮喘发作期祛邪为主。小儿哮喘,病位在肺,主因是痰。内伤之邪与伏痰交结,郁于肺经,郁肺之痰随息而动,则发为哮鸣;痰郁气道,肺失宣降,逆而成喘,所以哮与喘多同时并作,导致临床出现哮鸣、气喘、咳嗽、痰壅等症。痰阻肺络,气道不利,肺气上逆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机,泻肺降气为主要大法。泻肺多选用桑白皮、葶苈子、苏子、莱菔子等。祛邪则又以祛痰为要,才能使喘促缓解而达到平喘的目的。朱丹溪说:“哮喘专注于痰。”无痰不作喘也。治喘不化痰,非其治也。痰既是病理因素,也是病理产物,痰不化喘难平。故治喘必先化痰,化痰实为治喘第一要务。寒痰者应温化,常选莱菔子、苏子、白芥子、细辛、干姜等;热痰者当清化,常选浙贝母、川贝母、瓜蒌等。
2.2 扶正固本
哮喘缓解后,应以扶正为主。历代医家对扶正各持不同观点,王伯岳教授等认为小儿哮喘应着重于调理脾胃。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发育未臻完善,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一般脾胃较弱的小儿来说,消化不好,吸收不好,抵抗力就薄弱,不耐风寒,有哮喘病,如调护不好,就容易复发;如经常发作,又会使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哮喘的发生还与先天禀赋未充,后天形俸不足等因素有关。故徐仲才教授等认为小儿哮喘尤以肾阳亏损占有重要地位。小儿“肾常虚”,肾的这种生理功能对于处在不断生长发育之中的小儿尤为重要,有的哮喘反复发作的小儿,往往颜面苍白,或者面黄肌瘦,腹胀胸满,小便不利,或者尿频,四肢发凉,说明不仅是脾虚,肾气也被影响。然而小儿肾虚与成人不同,一般没有腰酸膝软畏冷之象。肾藏精,主骨,临证一般只要见到小儿气短,方颅,肋骨外翻,头发稀少或枯黄无泽,夜尿多,发育迟缓等症,即可使用补肾之法。年长儿典型哮喘发作,表现为寒证者,在缓解期以补肾阳为主,如肾气丸,右归饮等;如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表现为热证者,在缓解期以补肾阴为主,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
3 结论
哮喘治疗上朱丹溪曾有哮证已发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之说。肺为水之上源,脾胃乃水谷之海,肾主人身津液。若肺气虚弱,治节无权,津凝为痰;脾气不足,运化失司,湿聚为痰;肾阳虚衰,失于蒸化,水泛为痰;肾精不足,阴虚火旺,练液为痰,可见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致痰湿内盛急则治标,发时祛邪,宣肺涤痰,降气平喘,并辩寒热虚实,缓则治本,平时扶正,固表益肺,健脾补肾。虚证哮喘,肺、脾、肾都要兼顾。虚实夹杂者当祛邪与扶正并举,标本兼顾。然哮喘的发作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而最常见的外邪则又以风寒风热居多。此外,嗜食酸咸厚味,鱼腥发物,接触花粉、尘螨、油漆等异物异味,过度运动及情志刺激均可致气机不利,风痰阻于肺络,气道不通,宣降失司。夙根难以速除,反复发作,病程延绵,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锻炼,避免接触致病原。居室环境应注意清洁卫生,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多食豆类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宋凌志 王雪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