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发商开始“不务正业”,不认真卖楼了?

  • 来源:楼市
  • 关键字: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花样年
  • 发布时间:2014-10-30 09:10

  2014年开始,随着大数据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思潮正在影响每一个人,特别是如微博、微信这些自媒体的诞生,人人都是媒体人。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他们开始做自己的APP、带客户出国游、与互联网抱团……然而,这些只是外衣,真正的内核是开发商正逐渐从“卖房子”向“卖服务”转变。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成功的,也有消失的。

  哪些开发商能玩转互联网,能真正转型成为服务性公司,还是要各凭本事,发挥自身优势,不要盲目跟风,始终记得:“不作死就不会死。”

  掌上龙湖:龙湖首发物业服务智能化系统或已夭折

  3月,龙湖“物业服务智能化系统平台”的先头兵——社区APP率先上线。它将成为龙湖业主的数字通行证,订蛋糕、逛商场、拿车位全部一键线上搞定。在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当下,社区APP的运用,带来的不仅仅是龙湖业主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且是整个城市的颠覆以及房地产这个传统行业的变革。

  龙湖社区通APP所带来的未来生活将会是这样的:打开手机程序就可以看见家的情况,不需要四处走动;早上手机预订早餐,由生活中心递送进户;中午通过龙湖社区通APP,看保姆给自家孩子喂午饭;下班前通过龙湖社区通APP订一个生日蛋糕,生活中心递送进户;通过智能系统,夏天回家前提前启动空调;自动车牌识别进入,以及车库导航提示;社区楼栋导航图,来客扫描进入提示;社区安保智能识别。

  然而,记者在APPStore下载该款APP并使用之后,却没有体验到龙湖社区通所承诺的功能,页面打开显示“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的字样。从宣布上线至今仅仅过去了7个月的时间,这款APP就已无法使用,不知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龙湖掌上APP服务的失败?

  碧桂园式:过往一年碧桂园让全民营销从“潘长江”长成了“姚明”

  2013年,碧桂园这匹黑马,以超100%增幅迈入了中国房企“千亿俱乐部”。在1992年,顺德碧桂园开发之初,在城郊有潜力的区域,开发低价优质大盘,这一模式一直都是碧桂园立足之本,而在去年,碧桂园利用“全民营销”这一法宝,把这一原则运用到极致。而在今年,微信、微博逐渐“占领”人们的手机端,碧桂园又开始升级自己的微营销。

  早在2012年8月底,全国首个房地产二维码就落户碧桂园·十里银滩,碧桂园因此成为房地产行业第一个试水微信营销的开发商,开创中国房地产网络互动营销新时代。碧桂园旗下项目数量众多、业主资源庞大,也让碧桂园在全面进行微营销后拥有了一个规模、影响力巨大的微信传播矩阵。其在微信推广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俨然已走在行业前列,引起同行、研究机构等广泛关注。

  同样,碧桂园亦将全民营销模式玩得风生水起,推出“成就共享计划”。基于自身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碧桂园不仅发动员工强势宣传,更整合了庞大业主群,以及其他社会资源。

  碧桂园在2013年业绩狂飙迈进千亿,当中,全民营销功不可没,尤其是碧桂园规模庞大的业主粉丝群,他们对于碧桂园产品的口碑传播,成了推动碧桂园项目销售的重要力量之一,比如,甚至有业主一人的推荐套数就超过100。

  虽然全民营销不是碧桂园的首创,但是碧桂园却成功将全民营销模式打造成羡煞同行的“法宝”,也引来诸多效仿。而行业内对碧桂园全民营销的解读亦众多,比如,有知名媒体报道评论称:“过往一年碧桂园让全民营销从‘潘长江’长成了‘姚明’,一时间行业追随者甚众,效仿者们认为自己也可以,但他们都忽视了姚明妈妈身高1米88,碧桂园10年前在华南板块时代已是行业的‘渠道专家’。”

  如今,碧桂园将“微信营销”和“全民营销”这两大杀手锏融合起来,推出全民营销微信平台。

  这个面向社会各界人士的微信平台门槛低,且操作简易便捷,人人可发起,人人可参与。用户完成注册程序,便成功加入碧桂园全民营销,成为碧桂园推荐人;推荐人可以通过全民营销官方微信平台,了解各项目的资料、在售产品情况、优惠信息等,并正式、准确对外传播项目相关销售信息;只要于客户到访意向项目前2小时内录入客户信息,即视为推荐;而一旦推介成功,让客户在规定时间之内认购签约,推荐人便可获得4‰的佣金点数。这个全民营销微平台操作之便捷、涉及项目之众、佣金点数之高,在行业内极为罕见。

  今年,碧桂园又在国内一线城市开放13个IEC国际展销中心。这些展销中心相当于碧桂园的4S店,重点打造以资产配置为主要功能,涵盖海外置业、投资、移民、留学等专业功能的一站式国际资产配置品牌,在这里可以得到碧桂园在全球的项目信息并达成交易。

  花样年CEO潘军:地产O2O要么领跑,要么“炮灰”

  两年前兴起的社区O2O概念,今年特别红火。诸多创业型公司为了能在社区铺设渠道,不惜一掷千金。去年7月,花样年旗下物业彩生活首款社区服务应用“彩之云”正式上线,这款APP整合了物业服务、O2O服务、虚拟服务、商品服务、智能管家、连锁经营6个板块,为业主提供物业费停车费缴纳、投诉报修、小区通知、周边优惠、天天特价、生活超市、彩票等十多项功能。虽然根据最新财报,上述增值服务的收入还不到其全部收入的10%,但投资者对于其依然持乐观态度。

  “彩生活的社区O2O商业模式很清晰,就是做成类似淘宝的平台,但我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质量好、价格有优势,而且通过我们的支付系统来完成,让所有参与者参与到彩生活的生态圈里面。”

  设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艰难的。多家房企高管告诉记者,淘宝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数量,这在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社区服务商能与之比肩,在没有达到“互联网级别”的用户数量之前,彩生活与供应商根本没有谈价格的条件,这意味着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电商相比并没有价格竞争力。

  潘军也意识到上述弱点,因此,“跑马圈地”是彩生活上市后的首要任务。按照潘军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彩生活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服务家庭数由200万个左右增长至超过500万个,服务人口1500万。到2020年,彩生活服务的社区将超10亿平方米,服务超过4000万人口。然而,正如一些专家所分析的,彩生活的模式在资本市场越显露出价值,坐拥社区的公司就越不愿意把这块“肥肉”白送出去。彩生活通过提供优质低价的物业管理“免费”获得社区O2O平台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进入社区的门槛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这张潘军画的“大饼”想要成功,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刊记者 张秦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