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dale+精工成品系列
- 来源: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金地,金地·自在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30 09:57
从2007年与杭州这座城市结缘以来,金地在杭州已过七年光景。
这七年间,金地以自在城、天逸、申花里和格林格林四个优质楼盘为杭城房产业交上一份值得夸赞的成绩。始终贯彻“科学筑家”的开发理念,以“引领人本生活”为宗旨,让金地的每一个住宅产品都脉动着“人本”的灵魂,金地的七年是对客户审美取向深入洞悉的七年,也是营造真正打动人心产品的七年,更是感触生活文化张力的七年。
金地产品的生命力,源自对人性的通晓
说到金地,在杭州最为人熟悉的应该还是金地·自在城。金地·自在城这个集排屋、高层、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超级大盘,作为扎根杭州的首发作品吸人眼球,在全城引发热销狂潮而家喻户晓。毋庸置疑,杭州人对金地的了解是建立在自在城的基础上的,而金地身为房产上市第一梯队中的重要一员,其营造的产品岂止自在城。
目前金地旗下拥有四大高端产品系列,分别是服务中产阶级的“褐石系”、引领新富阶层的“名仕系”、第三代豪宅居所“天境系”以及以缔造百年经典为己任的“世家系”。此外,还有近几年新开发的满足刚需青年的“格林系”等。金地对产品的营造自成体系,迎合每一种需求。
五个系列,五大人群,百种人生。这是金地对产品系列进行的一场深刻实践。
在金地的字典中从来没有“一概而论”。在金地看来,倾听每个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是最起码的尊重。正如金地对产品营造法则的理解,是将每款个性鲜明的产品系列,各自献给相对应的特色人群,让生活从此匹配上内心,让产品真正去读懂人心。
金地褐石系列的成熟果实遍布北京、深圳、南京、沈阳、烟台、绍兴和宁波,大肆开启全国规模的中产阶层褐石模式,将漂洋过海的外来样本,经过“中国制造”后倾情诠释。献给并非最富有的巅峰人士,却在时光中沉淀出涵养修为的中产人群,褐石系列源于褐石故乡纽约和波士顿,以中产气质为蓝本,金地借建筑的口吻,演绎海派文化气质的中产生活。在岁月的洗礼中,褐石将古典韵味兑入现代人居智慧,孕育出历久弥新的生活哲思。
金地·申花里作为金地在杭名仕系列中最浓重的手笔,因袭华贵礼遇的垂手可享,极致苛求工艺的匠心独运,巧妙设计人居为本的质感肌理。名仕,时代进步的催生,是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最锲而不舍的探索者,更是历经光华后寻求优雅的智者。一如名仕之奋进,金地·申花里的建筑被赋予昂首之气魄、挺拔之气概,谱写名仕最励志的人生格言。金地的名仕系列,深度研读新富需求的内涵,沿袭新古典主义精髓,调和当代美学精神的高贵典雅,将其与时代文化与生活融为一体。
金地知道,建筑的生命力源自对人性的通晓。天境,深谙智富精英的生活之道,从传统豪宅中去繁就简,成就另一种极致享受的居住体验。天境系列精品辈出。上海·天御、上海·佘山天境、杭州天逸、绍兴·天玺和常州·天际等系出“天字”一派,自成“天”系列经典。
正如智富人群对自由的强烈欲望,金地在杭州为智富阶层打造的金地·天逸也有着不妥协的基因。金地·天逸可以以“萧山人七星级的家”的标语家喻户晓,以全新的七大科技智能体系博人眼球,但最终还是以营造品质生活的理性思维深入人心。
金地成品住宅,杭州精装修时代创领者
很多外来大鳄的进驻都会为杭州带来一些变化。金地的到来,也给杭州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
当时,金地已经在华东地区消灭了毛坯房,而在此之前杭州尝试做精装修的楼盘寥若晨星,更别说像是自在城这样的超级精装大盘。
在2011年,楼市曾流行过这样一种说法“精装修住宅将成为激活房地产市场的一剂良药”。在杭州楼市,精装修也的确风靡一时,特别是定位高端的楼盘,精装标准更是成为衡量其品质的标杆。
提及杭州的精装修公寓,金地·自在城不能不说是该领域的成功试水。精装修楼盘中,战绩最辉煌的也莫过于金地·自在城了。作为三墩板块定位高档的精装修楼盘,金地·自在城自第一次开盘以来,屡次创下不俗的成绩。而在公寓面积段,自在城更是做出高标准的精装定义:地板、吊顶、墙面、墙纸、配备齐全的品牌厨卫,并赠送空调;而在赠送的阳台面积段,不少户型均精装包好阳台,为业主打造出一个可作X用途的小房间,为业主省去后顾之忧。金地·自在城的精装修房凭借着省时、省心、没有二次装修污染等等的优势,在杭州楼市上取得了越来越高的接受度,逐步成为一种新的住房消费趋势。
金地·天逸在萧山人的心中是特别的。“萧山人七星级的家”不光是一句真诚的宣传标语,更是一份对萧山质感生活的承诺。
在欧美大宅占据半边天下的境地中,重新追溯东方人最原始的生活情节,金地·天逸高层豪宅的精益求精在杭州楼市闻名遐迩。作为礼献“萧山更好一代”的精装修大盘,金地·天逸自开盘以来屡屡刷新萧山豪宅销售纪录,品质几乎是萧山豪宅的代名词。天逸的“七星”誓言以“精”字注脚生活。对于享受型的高端住宅,居住者的体验、心理诉求始终是第一位的。当大部分的楼盘还在做毛坯的时候,金地·天逸已经在精装上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夯实的基础,基于此,金地·天逸在细节把控上具备无法被超越的硬实力。金地·天逸的精装修,让杭州楼市惊喜发现:精装修是高品质物业的体现,这是行业的趋势,也是真正经受过市场考验的真理。
有人预言,杭州未来是成品住宅的时代。某个程度上,金地的精装修正是成品住宅概念的诚意推广。金地从来都不可以追求成为精装修事业的弄潮儿,只是“顽固”地坚守自己对精装修的生活信仰。
精装修对金地而言,是个省略号。在未来的成品大战中,金地将继续深刻对精装修独到见解,在精品之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为房地产业带来别开生面的精工盛宴。
金地“精”哲学,酝酿一场精装居住革命
金地集团在杭州成功打造自在城、天逸后,2013年第四代青年名仕典范之作重磅推出,金地·申花里这个名字从此刻上金地集团辉煌发展的史册上。金地·申花里深入申花繁华腹地,以精工美学打造稀缺精装小高层,结合浪漫法式庄园和法航级尊荣服务,定制9万方精英专属社区,成为金地地产市中心壹号作品。
拥有自在城精装体系的成功示范经验,金地·申花里对精装修领域的挑战信心满满。申花里的园区设计到精装修都吸取了非常多的前期作品的优势,并针对前期作品一些不足之处反复思索后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号称自在城精装体系的升级版,金地·申花里的精装修主张品质实用感,在硬装、家电品牌上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品质上乘。申花里将体现品质的重点置于对室内空间的实用性,在方寸细节之间对精装修之“精”哲学详细地解读。
金地之“精”,是懂得“积跬步”的睿智成果。小户型边套户型做出90方少见的入户玄关,专门设计了分段式的玄关柜,不仅预留了充足的储物空间,更预留了置物平台,方便收纳。金地对“家”的诠释甚至精细到每个为人忽视的微小环节。客厅备有远距离五孔插座和USB充电多功能组合插座,厨房内有专门为主妇准备的iPad支架,均在名仕精装的基础上输入了温暖贴心的人性化居家设计。
具有人性化特色是金地·申花里精装修最亮眼之处。它在精装修整体设计的时候,就最大程度地为将来住户的便利程度考虑,种种小细节匠心独具。自带USB接口的前面插座,即使没有充电器,只要有USB线就可以为手机、iPad充电;厨房墙面插座内凹设计,可以使放置冰箱的时候更加紧贴墙面,节省空间;卧室墙面的警报按钮,按下后5分钟内物业保安可以赶至现场,住户安全更具保障。在居住的功能上,金地·申花里充分加入了对人性化的考量和深究。拒绝多余的浮夸,专注于细节功能的研磨,以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和优化便捷的智能系统,呈现建筑最切实可感的贴心舒适。金地的精装修对细节的执着,已经几乎“抠门”。
不知是谁曾经说过“贵族就是细节”,或许我们稍加修改成“细节就是贵族”更妥帖。得细节者,即使不得天下,亦有包容天下之博大胸怀。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理念的个性差异,金地都想将细节作为切入口,以人文情怀的姿态一探究竟。在我们读来,每一幢金地的房子,无论是外观辉煌还是内在朴素,只有聆听细节在耳鬓厮磨的情话,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尊贵绵延。
用什么来影响这座挑剔的城市?
金地回答:产品。
2007年,金地开发了当时稍显偏远的近百万方大盘金地·自在城。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前后分四期开发建设的金地·自在城,起初没有太多的人看好,既无交通,又无配套,甚至远离主城区的区域,顶着众多“面粉快赶上面包价”的猜疑,金地坚持主打精装修概念,有条不紊地掌控着推盘节奏,曾几度成为三墩供应量最大的楼盘,惊艳整个杭州。
杭州,一座公认的对生活品质苛求之至的城市。对于年轻人,精装修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对于向事业高峰攀登的上班族,精装修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而那些装修过多次的中年人更应深谙精装修可以让他们不再身心俱疲。
金地对这座城市的贡献,大抵就是为杭州人进行了一场精装修意识的启蒙。
金地·天逸自2011年首次开盘以来,在杭州楼市掀起了一股“天逸风”。多次开盘多次热销,对信奉产品主义的金地而言,金地·天逸无疑是它最为成功的样本之一。金地·天逸持续热销,其实就是产品主义的胜利。而天逸是杭州的天逸,是萧山人的天逸,与其说是天逸用品质影响萧山,不如说是萧山调教了天逸的品味。
继金地·自在城、金地·天逸之后,金地·申花里是金地在杭州首次进军杭城市中心核心区的扛鼎力作,也是金地五大核心产品系统之一——名仕4代建筑体系首次在杭州的亮相。
对金地而言,建筑一直是他擅长的语言。
申花里除了承诺杭州精美的房子外,更想表达金地在杭州关于生活品质的态度,对于城西未来的理解。了解杭州脾性风情,熟谙城西的一草一木,更懂得城西的年轻新贵们的人居梦想,申花里在自在城之后,继续用精装修之精抚摸城市背后的人心脉络。金地·申花里Gemdale G+清水工艺展示区即将对外开放,对再度畅销的传奇我们屏息期待。
具备鲜明的成事实烙印,折射出金地对于地缘文化的思考与尊重,这也是金地产品与杭州这座城市相通融、和谐共生的本质原因。
本刊记者 周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