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楼市》杂志副主编师永涛
2014年,房地产迈入崭新时代,与互联网出现前所未有的密切互动。微信是新媒体的代表,影响力“无人不知”。因为人或者消费者逐渐开始圈层化、个性化,今年以来的自媒体层出不穷。浙江《楼市》新媒体事业部的大放异彩,从新媒体的全新角度,解读房地产与互联网的亲密“触电”。
Q:您觉得新媒体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A:相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我更愿意说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改变。新媒体的出现是基于用户使用新的媒体的习惯转移,消费者变化才是房地产和新媒体之间发生关系的根本,这个我觉得不用多说,我一直在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我们的商业生态。
2011年潘石屹的SOHO中国电商平台上进行了八次拍卖,累计成交额4亿人民币。潘石屹因此断言,“再过几年,房子不上网将难以卖出去。”用户在变,所以必须变。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未来向上延伸做金融,向下延伸做社区服务,中间关联起这些的就是移动互联网。万科与淘宝腾讯合作,万达与百度腾讯合作,卖房肯定是第一步,但未来肯定会超越销售的概念。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未来智能设备肯定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不仅是手机,包括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未来都会是媒体的平台。我们今天能够感受到,比如基于智能手机的APP、微信等交互平台,确实在楼盘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最为高效最为便捷的信息传递,只不过这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而这与新媒体本身无关,与媒体的运营者有关。
Q:《楼市》杂志今年新建立了新媒体事业部和O2O电商事业部,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转型?
A:2014年,我觉得感受深刻的一点就是过去我们所谈的媒体边界正在消失,也就是说传统媒体还有强势与弱势媒体的区分,新媒体的时代,这种区分正在消融。
很简单,因为人或者消费者逐渐开始圈层化、个性化,尤其是今年以来很多自媒体的平台大放异彩,就是很好的例证。
我们之所以做这样的调整,其实是看到了未来的媒体肯定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你的互动、传播以及媒体人格能否让你的消费者和读者产生依附效应,也就是说未来是做粉丝的精准化营销,而非卖广告。《楼市》杂志新媒体事业部目前主体的业务是微信的全案营销,我们4月份开始做这件事情,目前有十多个项目在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思维模式展开互动创意、媒体资源和数字技术,并且依托媒体平台横向和纵向打造了一个来自于房地产广告业、房地产媒体业以及电子商务行业的团队,为客户提供移动互联传播执行解决方案。这个团队很难定义他们是什么,因为他们既不是广告公司也不是媒体,更不是电商,我更愿意说他们是一个跨界的综合体。
至于我们的O2O电商事业部,是基于和淘宝的深度合作之上产生的事业部门,目前这个部门正在操作淘宝首届房博会,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吧,这次活动万科参展项目12个,复星参展项目20个,中原参展项目15个,宋都及其他开发商参展项目合计共58个。所有项目合计105个,其中杭州项目就有63个之多。
Q:微信是新媒体的代表,如今的影响力甚至可以用“无人不知”来形容,杭州开发商几乎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平台,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A:我们很多人都在用微信,但微信是什么?微信的自我定义是“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它不是平台,也不是媒体,而是一款通讯工具,这就决定了它的用户使用的频次以及粘度,而朋友圈的功能,则让圈层传播成为了可能。我想,这是微信最大的价值,也是做微信端运营的最大初衷。
地产微信纷纷上马,我觉得对微信的误区就是期望值过高,它本身是一个渠道,真正营销的核心还是产品:房子本身。还有一点,作为一个信息推广渠道微信还是很有必要做的,但问题在于房地产营销是一个高度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金字招牌”,同样,新媒体营销领域同样需要专业人才运营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网上有句话叫“走开,让专业的来!”在新媒体营销领域绝对适用。
本刊记者 周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