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为热爱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速,宝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6 15:28
第五届世界老式汽车中国巡礼亲历记我想,这就是4C拉力赛最大的特点——来这里的朋友都是真正喜欢车、爱车的人,不为什么经济目的,不是产品宣传作秀。
2015年10月10日,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比较蓝的天空上不断地飘过一朵朵白云。坐在我车里同行的两位来自上海的媒体小伙子心情大好,不停和边上来自北京的媒体小姑娘聊着天儿。
我一面开车,一面紧张地听着两台手机不同的导航App的提示,一面时不时瞟一眼后视镜里紧跟着我的黑色小车——一辆1974年的宝马2002。如果是平常,作为老爷车爱好者,我看到这辆经典的宝马coupe一定会兴奋不已,而此时我却没有心情享受:因为我们已经晚了。红灯时,可以看到宝马司机神情特别严肃,似乎并不是太开心。
我今天的任务是带着这辆小车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位于北京西北郊外的八达岭水关长城,此刻却堵在北五环上。原因很简单,负责领航的小伙子不太熟悉北京道路(毕竟是上海来的),我们刚一出发就错过了下高速的口,现在迷路了。
今天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我们必须赶在十点半之前到达水关长城,参加2015年第五届世界老式汽车中国巡礼的开幕发车仪式(简称“4C拉力赛”)。这是中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并且唯一得到世界老式汽车联合会FIVA认可的老爷车拉力赛。在今年的活动中,来自20多个国家的赛手和50余辆老式汽车将跑完全程2000多公里、历时8天的比赛。加上保障车和媒体车辆,将近一百辆车的车队将从北京出发,穿越三个省,最后到达目的地上海。
饱受欺凌的一代名车
整个的旅程虽然听起来豪情万丈,但我们今天还得赶到发车点才是。这台宝马2002是宝马公司战后第一款真正的票房冠军,超轻量的车身配上有力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灵活的操控,使这辆车一经上市便成为性能车爱好者的最爱。宝马2002是真正确立了宝马“驾驶者之车”名声的里程碑式的产品。
只可惜路上其他司机对这辆小车并不待见,虽然我已经特地压低了速度开着双闪,依然经常有卡车和私家小车别到它前面——毕竟没人知道这是什么车。小2002不得不狂按喇叭,左突右杀地在车流中绕行。因为车身窄小、启动迅速,倒也感觉似乎毫不费力。
“可不能迟到啊,”我心里默念着,“这毕竟是宗总交代的事情。”早上从酒店出发时,拉力赛的总指挥、中国老式车辆联盟CVUC的主席宗总特地把我叫到一边,给我安排了这个任务。开宝马的车手名叫Shahzeb,来自巴基斯坦,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参赛,万一出了什么岔子不堪设想。我只暗暗祈祷我们的错误不会造成什么外交问题,毕竟来这里的许多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知道这位巴基斯坦小哥是啥来头?
终于,我们穿过拥堵的路段,驶上了通向目的地的高速。经过一段风景秀丽的山路,我们来到了水关长城,此刻时间刚刚十点,我舒了一口气,小2002也迫不及待地超过了我,径直驶向了城门。车里终于恢复了欢乐的气氛——至少我感觉是刚刚恢复的。
世界级的盛会
停好车,我们终于看到参赛车队的全貌,我只能用“壮观”形容。今年是4C的第五个年头,参赛车辆的数目绝对是破纪录的。老爷车停满了水关前面那小小的停车场。你几乎能看到整个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史:30年代的福特A型、劳斯莱斯和阿斯顿·马丁11/2L;50年代的红旗、阿斯顿·马丁DB2、美国Nash、克莱斯勒、沃尔沃PV544、MGA、宾利S1;60年代的最多,有上海760、捷豹E-Type、保时捷356、梅赛德斯Pagoda、福特野马、雪佛兰、阿斯顿·马丁DB4、菲亚特500、阿尔法·罗密欧SZ、MGB、法拉利330GT、大众甲壳虫、T1、kamann-ghia、梅赛德斯等等。总而言之,任何你能想到的经典车在这里几乎都有出现。
这些还不是全部,和几位车主聊过之后,我得知这次比赛还有十多辆来自欧洲和亚洲的老爷车被挡在了天津海关没能入关参赛。前面提到的开2002的Shahzeb,他的一辆20年代的Amilcar此时此刻被锁在天津港的集装箱里。其实之前几届都没有问题的,而今年由于受到天津爆炸事故的影响,导致这些车无法入关。“你觉得这个停车场里的车很棒吗?”马来西亚新加坡经典车协会的秘书长Fox先生(我后来才得知他是MBE英帝国员佐勋衔获得者,还因为作战勇敢获得过英帝国的军事十字勋章MC)告诉我:“其实那些没能入境的车才是这次比赛车辆中最棒的。”好在由于组织方准备充分,额外预备了一批国内的老车(主要是来自北京玖号车库的涛哥和侯爷的藏品,包括那辆2002),这些国外友人才得以圆了他们中国老车行之梦。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此次拉力赛最大的遗憾,否则沿途的观众将见到更多更美丽更稀有的经典名车。
洋解放军
在所有参赛选手中,驾驶第一代上海760的两位车手最引人注目。开车的是一位胖胖的戴眼镜的老外,名叫Leo,看上去大概四十岁的样子,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领航员则是一位身形略瘦小的先生,看上去有五六十岁,留着光头,稍有点驼背,目光却非常犀利。为什么说他们最引人注目呢?因为他俩一个穿着灰色的解放军服,一个穿着文革时期最流行的绿色军装,站在同时期的上海车前,引得周围观光的游人纷纷上前合影留念。我和“红卫兵”光头老先生攀谈起来,得知他是荷兰人,现在住在法国,专门研究中国汽车。“红卫兵”递给我一张名片,正面印着他的名字Erik,反面是他中文名:范英根。“你可以叫我老范,我在中国的朋友都这么叫我。”Erik笑着对我说。研究中国汽车?我心里有点不以为然,老外能研究出个啥呢?还打扮得这么招摇,跟游客似的,啧啧。
发车仪式在七彩的礼花中正式开始,所有老爷车一一通过发车拱门,开始了他们超过两千公里的里程。当然也有没通过拱门的:比如老范的上海就直接无法启动,上了平板拖车,去下一站解决问题。老爷车就是这样,不知在什么时候会出各种问题,但是这也是老爷车收藏的乐趣之一,每次都会有关于你的车的讲不完的故事和笑话,老爷车玩家们也都是非常快乐的一群人。
惊悚的旅程
经过发车仪式后,比赛第二天从野三坡出发驶向石家庄,这一段路程可能是整个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段,不是因为路面不好,而是因为路上的交通和行人。我之前从没在河北省开过车,以后也不敢了,实在是太可怕:在省道、国道上随处是骑着小电动三轮车的老头,后面载着一个老太太,头也不回地就往快车道靠。路上经常时不时窜出一辆掉头或者横穿的小卡车或者农用三轮车。逆行更是不在话下,不论是慢车道还是快车道都有逆行的私家车。两轮的电动车和自行车就更别提了。我们进入石家庄市区后,十公里的最后一段路程硬是开了一个多小时,我感觉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通规则可言,路上看到好几起电动车的事故。回到酒店后,我瘫倒不能动弹。后来我碰到Shahzeb,他委屈的说:“中国的道路比巴基斯坦还乱。”
纯粹之爱
第三天车队来到泰安,终于得到了难得的休整。随后几天的旅程相对轻松多了,经过徐州,我们来到了扬州,住进了迎宾馆。
吃完晚饭后,我又碰到了老范。我问他为什么在路上没见到他们的上海,老范苦笑了一下,告诉我这几天他们的风扇掉了好几次了,每天都掉,已经打坏了三个散热器。现在涛哥的维修组给他们装了一个电动风扇,车子终于在自己的动力下头一次完成了一天的比赛。接着我们又聊起老车,老范问我有没有见过他写的书,我当然想看看,于是他立刻起身回房间去取。过了大半个小时,他回来说非常抱歉,他忘记自己房间号了,又去前台找房卡,等了好久终于回来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此时此刻这一幕:一个瘦小的老头,拎着一个大环保袋,装满了厚厚的看上去很重的书,歪歪扭扭地朝我走过来。老范再一次向我道歉,说耽误时间了。一边说着一边把他的宝贝从袋子里拿出来:活页夹简陋装订的每一本都有三五厘米厚,每一本一个主题,有红旗、上海,还有记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冒出来的各种山寨车,甚至还有一本关于现在很红火的“山东电动车”的,总共有五六大本。老范如数家珍地一一给我介绍,他说自己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搜集关于中国汽车的资料,这些是他毕生的收藏。老范最喜欢的可能是红旗,在他的书里,有所有关于红旗的开发历史,各种图片、资料,各种车型演变。我从没有见过如此详实的关于国产车的资料,看得目瞪口呆,心下赞叹不已。
同桌的Edgar(去年比赛中我是他的领航员)问老范,你收集这么多资料有什么打算呢?老范淡淡地说,我没有任何打算,只是简单的喜欢而已。
我想,这就是4C拉力赛最大的特点。来这里的朋友都是真正喜欢车、爱车的人。不为什么经济目的,不是产品宣传作秀。在比赛中,我还认识了许多和老范一样简单、执着的爱车人,谈起车来大家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和只有爱车人才懂的笑话典故。4C不愧是中国最纯粹、最打动人心的老爷车盛会。
后记
拉力赛穿过苏州美丽的太湖畔,来到上海嘉定的上海汽车博物馆,终于落下了帷幕。收车仪式我没有参加,而是陪着老范一起去逛了博物馆,在那边呆了一下午还不够,第二天又去了一趟。在博物馆里,老范带我看他最感兴趣的一辆车,我们趴在地上研究了半天这辆上海检阅车的来历。老范很高兴这次能来这里,还托我询问上汽收藏老车的地方,说他下次来还想去看看。
截止到发稿时,国外的车主告诉我,被扣在天津港的十余辆来自欧洲、新加坡和巴基斯坦的老爷车依然没有被放行离港,海关何时能放它们回家目前不得而知,车主们现在都非常焦急。作为一个中国老爷车爱好者,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竟无言以对。
何时我们才能像一般其他国家的老车爱好者一样开着这些传承文化的载体行驶在我们自己的道路上呢?
撰文、摄影>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