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少年,暴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16 13:40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是青少年本身,都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通过本身的努力,遏制暴力,让所有青少年都走上一条健康阳光的成长之路。
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青少年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青少年由于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而做出让人惊恐的暴力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严峻现实。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整个过程当中最早的塑造时期、是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一个危险时期。我国的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并逐步增长的趋势,当今青少年暴力行为已成为各国的社会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传播途径的多元化,青少年敏感的心灵感受着大千世界的变化,于是他们就变得思维活跃、见多识广、早知、早熟。而有些多元化的不良文化却影响着他们的印象与心理,使他们为之效仿、作为,从而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行为迫不及待,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是消除社会、学校、家庭的不稳定因素,创设和谐校园、幸福家庭、优秀学子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为大家分析如何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
青少年暴力行为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社会工程,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预防,必须由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教育、保护、预防性的措施、防管教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最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等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处世态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还能像面镜子促使子女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影响虽然不像父母言传身教那样直接有力,但它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给青少年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家庭的管理与约束对子女的行为和子女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一要宽严适度,既要严格管教,又要耐心教育,发现子女有不好倾向时,要认真教育,切不可马虎放过。二要信任尊重,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而不要滥用批评训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要善于诱导,即使孩子犯了过错,也要注意启发教育,讲清道理,指出危害,分析原因,指出改正办法,使孩子心悦诚服,切记简单粗暴,那样往往适得其反,只会把孩子更快地赶到邪路上去。四要防微杜渐,对于子女细微变化,开始沾染不良习性的某些征兆,父母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引导纠正,而不能以“孩子还小”、“问题不大”为借口,听之任之,否则势必导致“小洞不缝,大洞难补”。五要因人施教,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气质等个性特点应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了解,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学好向上,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对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与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必须进一步的端正办学思想,从实际行动中确立“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观点,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传授各种知识,增强将来为社会服务的本领。那种只“授业”不“传道”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对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一般来讲,这些只是一些方面、一时的“差”,并不代表全面、永远的差,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和教育,他们很有可能成为“先进生”,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益的人或者国家的栋梁之材。
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要想使学生懂法,教师必须先学法,要想使学生做好人,教师必须先做好人,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这就必须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社会预防
端正社会风气,这也必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不良社会因素,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堵塞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毒害的文化传播渠道。使青少年在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在青少年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形成严格的文化“过滤网”,努力净化学生的各种文化娱乐环境。并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乱纪工作,我们要实行群防群治,发动社会公众参与青少年违法乱纪预防事件,共同构筑一个严密的安全防范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
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认识到暴力行为的严重后果。让青少年通过其它手段而不是暴力处理问题,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由于其原因复杂,要预防、减少和根除这种暴力行为,必须依靠动员社会全体力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及理想等全方位的教育,也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着手关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综合自理,做到有机统一互相配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
总之,遏制青少年暴力行为,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是青少年本身,都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通过本身的努力,遏制暴力,让所有青少年都走上一条健康阳光的成长之路。
文/莫谦 编辑/曹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