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对待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了从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形成了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美国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通过课堂知识传授、课外实践培训实施课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

  一、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综观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现职业教育到生涯教育的转变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爱好主动地规划其未来职业生涯,以便于未来更有意识地学习和生活。

  20世纪90年代,美国频繁出现学生辍学现象,而且学生就业率偏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教育部等部门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改革运动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项目(简称STW),并于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

  STW整体上确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体系,它不仅增加了学校的生涯教育教学课程和实践活动,还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同时,STW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全面教育。但是到21世纪初,STW在学校实施中出现许多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随后,School to Career Transition(简称STC)出现并且取代了以前的STW。STC的核心内容包括终身和全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重新设置等四方面,这意味着职业生涯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形成有意识的、全面系统的终身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生涯教育的快速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得到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支持。20世纪末,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和“回归教育”理论的兴起,终身职业教育被提上了日程。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也从追求就业发展到实现中学生一生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学生终身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三)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关注中学生的自我价值

  21世纪初,美国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它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学校和一些社区、企业合作,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职业知识和职业规划策略;同时也会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进企业参加职业工作实践,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了解那些职业的一些基本信息。父母周末会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让孩子亲自感受父母是怎样工作的,以加深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国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进步,也积极地帮助了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对实践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下将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操作。

  (一)课程体系设计:从中学生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系统比较完善,目标也比较明确。

  一方面,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具体包括:(1)职业教育课程。由专业教师传授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知识。(2)职业生涯相关学科课程。学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3)特殊职业生涯指导课程。针对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美国中学也会相应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开设相关职业指导课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特殊技能。美国现在许多初高中已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能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

  另一方面,发展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开设真实的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职业领域。职业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规划的内涵,并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

  (二)课程实施途径:由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外实践培训组成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得以实施: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授课的形式向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比较灵活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交流会以及网络课程等方式来习得相关知识和经验。

  第二,参加职业体验,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父母周日带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职业生涯教育的积极意义。

  美国试着开展一项职业生涯教育的活动即“真实游戏”,从小学到初、高中各年级将有趣的、真实的成人职业活动开发为活动项目,让中学生参与其中,以帮助他们明确未来职业目标。

  第三,通过教育立法、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指导与交流来保障职业课程活动的开展。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校企和校社的合作,再加上专业教师的配备,使得中学学校真正成为学习职业生涯课程的场所。

  (三)课程评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

  理论上,实施效果评价的方法应该有很多,如描述研究、实验设计、个案研究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实施效果还没有公认有效的评价方法,更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

  现在人们可以从理论上推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中学生的人生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因果关系成立,也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其对中学生的人生有着消极影响。

  美国中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测试系统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ERP沙盘课程中,沙盘系统软件会自动记录学生所模拟的企业经营情况,并运用分析法等专业的公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2003年起,ERP沙盘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来实施。

  三、美国成功经验学习

  (一)加强立法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的教育立法较为粗疏,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匮乏,加强法律保障很有必要。

  (二)积极进行宣传,争取各方支持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得比较晚,职业生涯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同时,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大多在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缓慢。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三)加强教师培养,开发相关课程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跟美国比起来还相当落后,学校应该专门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应请一些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给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

  (四)开展职业测评,建立发展档案

  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解决职业困惑,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应鼓励学校建立职业生涯测评系统,避免职业生涯教育出现功利化、经验化倾向。

  文/谢芹 赵小云 编辑/曹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