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重境界,一曰环境,二曰心境,三曰禅境。按照曾国藩的“笨读法”,就可以不求环境,越过心境,直通禅境了。
作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至今仍受世人推崇。作为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曾国藩的读书之道也值得今人研究。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二字激励自己。在军务繁忙之际,每天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其一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
1842年,曾国藩为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分别是: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不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后人将其读书之道概括为: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如果仔细研读曾国藩的十二条读书规矩,其实他回答的是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读什么。十二条规矩的第五条为“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可见,读史书是曾国藩的第一选择。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是曾国藩的一贯观点。虽然曾国藩一生买书极多,但最终所择者,于四书五经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及韩愈的文章。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读。这个问题,曾国藩在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条规矩中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一是要精读,一句不通,不读下句;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二是提炼,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三是记录,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四是练习,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多寡,养气之盛否。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时间读。规矩的第三条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第十二条是“夜不出门”。不管是早起,还是夜不出门,都是为读书腾出时间。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曾国藩深夜读书,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大半夜的不睡觉,读什么书!”
第四个问题:以什么态度读。曾国藩给出的答案是,做足准备,才能用心读书。第一条“主敬”、第二条“静坐”、第六条“谨言”,是精神上的准备;第七条的“养气”、第八条的“保身”是身体上的准备。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就是曾国藩的读书态度。
总结曾国藩的十二条读书规矩,可以概括成十二个字:择书读,要精读,随时读,虔诚读。
或者说,曾国藩读书是“笨读”。“笨”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考上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一曰环境,二曰心境,三曰禅境。按照曾国藩的“笨读法”,就可以不求环境,越过心境,直通禅境了。
文/扈雨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