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读懂了妈妈

  “父母和子女都是彼此赠予的最佳礼物”,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孩子的我们和父母之间难免有隔阂或误解。我也不例外。

  五岁半的时候,妈妈带着我走进了琴行,领我到钢琴前面,让我用小手随意按着黑白琴键。微笑着问我:好玩吗,想不想学呢?那时我还小,钢琴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会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大型玩具,妈妈那样一问,我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妈妈的一个“圈套”嘛!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学琴之旅。起初我还饶有兴致,高高兴兴地去上钢琴课,很认真的练习。后来,家里添置了钢琴,练习的时间也不断地增加,弹着练着,便觉得无比枯燥无味,令人厌烦。钢琴就像是刑场上的刑具一样,令人避而远之;五线谱上的音符就如同一条条丑陋的虫子,让人恶心;节拍器单调的声响仿佛像是唐僧念的紧箍咒,使我头痛心烦。可妈妈却没有听我的哭诉,依旧陪着我练琴,不让我有一秒钟的懈怠。

  有一天,我在网上遨游得正欢,妈妈突然冲进来,强行关闭电脑,要我去练琴。我心里很委屈:别人都在上网玩游戏,凭什么我就要去练那令人讨厌的钢琴?于是,我与妈妈大吵一架,强烈要求不再学琴了。眼泪和哀求丝毫没能打动妈妈,她始终不同意我的要求,并对我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不是妈妈心狠,等你长大了会明白的。“起义”没有成功,我不得不坐在钢琴前机械的练习。那时我的心里很怨恨妈妈,怨恨她的不通情理,小伙伴邀我看电影,她推说我要练琴不准去;怨恨她的铁石心肠,我发着39度的高烧她还要我坚持练琴;怨恨她的“专制”,时时刻刻都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随着钢琴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发现自己没有那么讨厌钢琴了。当我弹着熟练的曲子一人在房间里品味时,突然觉得极有成就感,令人心旷神怡。此时,钢琴不再是刑具,而是优美的画卷;五线谱上的音符也不再是“虫子”,而是蜕变后的“蝴蝶”;节拍器也不再是紧箍咒,而是舒缓的夜曲。学琴开始变成了一种享受,我常常弹着弹着忘记了时间。六年级的那个暑假,我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钢琴十级的考试,就在我弹完考试曲目的那一刻,我抬起头,望见了窗外的妈妈,她笑着对我竖起大拇指,我也对妈妈笑了。

  这个笑容里,有开心,但更多的是感激,因为我读懂了妈妈的心。

  原来她让我坚持弹琴六年之久,不仅是想让我多一样才艺,更想让我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做个高尚的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我懂得坚持不解才能做到完美的道理。做每一件事,都应该为了目标而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如果中途放弃,就是一个懦弱而不敢面对困难的人。要想成功,只能坚持不懈。妈妈对我严厉,也是对自己严厉。六年间,她陪我学琴风雨无阻,我练琴时,她也总是在我身后认真聆听,监督指导。

  回想过去的点滴,我心怀感恩,并且庆幸那个时候的自己读懂了妈妈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一片心时刻温暖着我,我也一定不辜负妈妈的期望,成为一个让她打从心底感到骄傲的女儿。

  【点评】妈妈,是与我们最亲密的人了。很多人写妈妈,会从外貌、衣着、性格、习惯等方面入手,但是仔细想想,怎样才能刻画出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呢?

  这篇文章从细节入手,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准确的表达了“读懂”妈妈的过程。如用“圈套”、“专制”等词反映心里对妈妈逼自己练琴时的极度不情愿;讨厌练琴时音符是“虫子”,开心时又变成“蝴蝶”,这样的语言充满了趣味,又准确表达了自己练琴时快乐的心情。文章最后,小作者又清晰地概括出了“坚持不懈”的哲理,升华了文章主题,并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很值得称赞。

  文/湖北省荆州中学2013级17班 黄思奕 指导老师/张牧歌 编辑/张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