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蝉一样,为生命歌唱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蝉,生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16 14:02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蝉一样的生活:暗夜中,不曾放弃努力,成就枝头的高歌,走过璀璨。最终,用随秋风远逝的歌声标注自己清高的一生,用缄默为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
秋意渐深,秋虫也渐至衰亡。偶有夜静时,闻得三两蝉鸣。想起虞世南的那一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于是,又想起那小小的虫儿。
蝉的蛹要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短则三、四年,最长的要达到十七、八年。它们在黑暗中汲取植物根须的汁液,维系着艰难的生存。直到那一个期待已久的初夏到来,它才可以破土而出,寻到一棵树,攀爬到高处,竭尽之前长久的积蓄,脱壳而出。从此,开始居高放歌的生涯。它的歌声,是一个夏的标识,点缀着炎热的喧哗,直到秋露成霜,百草憔悴。它也结束了短暂的光明生活,与秋风一道远逝。这看似微小的生命,却懂得,也做到,坚忍的修炼、蛰伏,换取华丽的蜕变,成就高远的生活,哪怕短暂!
如蝉一般艰难的生命,不仅能创造生命的华彩,也能造就清高的人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蜕壳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浊的泥土之中。而一旦蜕壳化为蝉,飞到高树之上,却只餐风饮露,极尽洁净。这一点,倍受古人推崇。
刘禹锡在《明贽论》中言: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这大概说的就是像蝉一样的人生吧。
不说投江明志的屈原,不说暗室无欺的杨建,也不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只想说说一个深陷红尘最深处的李香君。在金陵城的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的烟花巷里,妓女身份的李香君忠于对侯朝中的爱情,历经艰辛,舍身忘死。后来侯朝中经不起严峻的考验,屈服于异族统治者的淫威,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李香君坚持民族大义,愤而与之决裂,含恨而死。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有如此大义。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才真是如蝉一般清高。
清高不是优越的展示,亦不是高傲。它是苦尽寒来时的坦然,是浊浪翻滚时的超然。是用满满的自信与忠诚作为底蕴,在万丈红尘中,保持纤尘不染,以淡淡的微笑应对繁庸与卑琐。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呢!”其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悲中起敬。“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年近九十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四年后,96岁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人生末途,孤独如她,却愈战愈勇,又完成了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如今,这位百岁老人依旧淡然地过着自己清朗而高洁的生活。
是的,做人必须要像杨绛老人一样清高。不苟同于大众,不合流于平庸。清高是一种人生最朴实的本色姿态,是对生命最执着的坚持。
老人曾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蝉一样的生活:暗夜中,不曾放弃努力,成就枝头的高歌,走过璀璨。最终,用随秋风远逝的歌声标注自己清高的一生,用缄默为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
文/王霞 编辑/曹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