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分歧依旧 明年政策随时可能调整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货币,金融,A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21 16:12
我们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中央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定调,并非“首创”,而是在历史上曾2次出现(如表)。其宏观背景与如今类似,均为通胀长期化、风险国际化;历史上的政策应对也都是“紧财政+紧货币”。然而对应的股指表现(年度),却是涨跌不一。
我们认为,局势不明才“求稳”,“稳中求进”中稳字当头,这既是以不变应万变,亦是随机应变,且是当机立断式的应变,意味着政策平衡木随时有可能为走钢丝绳的中国经济作出方向上的改变。当前的“宽财政+稳货币”将随时调整(一年有四次机会)。
事实上,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迅速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宽松,将保持币值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视为主要任务。我们认为,此次“稳中求进”的定调,也与此前两次(尤其是1997年)类似,即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准备了充分预案和相应空间。
如果非要找出什么政策亮点的话,“保八”、“扩容”,大约是我们应该读懂的两点。
1、相对于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的“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此次针对2012的经济目标被调整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用王岐山副总理的话来说,就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这意味着,决策层对经济增速的要求,要比2011年“计划”的8%要高,至少不低于2011年极可能“实际完成”的9%。所以,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如果按2011年7.5万亿、明年增长15%来计,明年全年信贷上限高至8.5万亿、一季度流动性的季度爆发(单月信贷万亿)是大概率事件。届时,A股反弹的流动性空间将得到一定拓展。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只涉及到一句,即“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前面是保持信贷总量增长,并要优化结构;后面是化解金融风险。那很好理解,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就是在让直接融资满足社会融资需求的同时,“分担”部分银行系统(间接融资)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更直白点,即通过扩容,向股民转嫁银行风险。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过积极的财政搭配紧缩的货币,为稳经济就必须要信贷增长。由此带来的风险敞口,不能再由银行机构独自承担。所以,资本市场的积极任务可以概括为“稳中求进”的继续扩容。
然而,推进扩容会继续当前资产供给过大(IPO、再融资)、货币供给不足(M1、M2)的失衡局面。届时,非但新股发行市盈率继续下行,而且会令整个股市的估值中枢向社会盈利的平均水平(基准国债利率/基准贷款利率)靠拢。当前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烧的三把火,退市、分红、内幕交易,都可视为保扩容的制度性建设。所以,我认为2012年股市非但难有驱动力,更可能要趋势性下行。与其说,自2008年以来我们一直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不如说,自6124以来全流通导致的资产供给与货币供给失衡的局面,导致A股估值重估的大进程并未结束。
当然,明年并非没有机会。如果明年二季度,我跟踪的中国经济去库存循环(经济周期),能够与政策周期(“两会”的再定调,以准备金的连续下调为标志)相重合,那么股市将迎来长期下行通道中的大级别反弹。
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