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一汽奥迪A6L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轿车,奥迪A6L
  • 发布时间:2012-04-19 13:40

  A6L并不神奇,神奇的是它背后的故事。

  曾经参加凯迪拉克的试车,有个美国佬问我,中国卖得最好的豪华轿车品牌是什么?我告诉他是奥迪。他很奇怪,在美国人看来,豪华轿车可以是奢靡的凯迪拉克,也可以是尊贵的奔驰,或者有乐趣的宝马,说是奥迪,估计他怎么也搞不懂。

  我也没办法跟他讲清楚这究竟是为什么,只分享一个小故事:两年前我开一台北京车牌的奥迪A6L,路过一个小城市,饥肠辘辘地打算找点儿吃的,误打误撞开到一个政府部门大门口。保安毕恭毕敬地开门迎客,还不忘小心翼翼地打听我从哪儿来,有何贵干。

  现在想来,大概也只有开奥迪才能得到此礼遇,尤其是开A6L。当下的中国,开奔驰、宝马可以代表富裕,A6L却还有独特的意义。

  这就是我对那个美国佬说不清的地方。

  A6L是中国社会的成功象征

  中国社会有不一样的社会结构:官场喜好决定民间审美。

  倒不是我愤青,几千年来审美历来如此:唐皇喜欢膘肥肉厚的姑娘,于是天下以胖为美。而且,也并非中国独此,欧洲皇室听听歌剧,不也带火了民间吗?

  所不同的是,欧洲各国分权而治,各有各的审美,也就带出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审美,而当下的中国审美高度统一,一元化的社会导向,引出了大家趋同的审美喜好。

  A6L在“体制内”的符号意义是:权力。而在民间,这一符号演绎成为成功、稳重、中庸等象征。可以说,A6L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层新的含义:成功者之车。

  不过眼下随着国家对政府采购的规范,A6L也将淡化公务车形象,而强调个人用车形象。只是,不论如何淡化,A6L根深蒂固的成功象征会一直存在,这正是对手们艳羡的。

  下海,沾潮气

  公务车采购新政出台后,A6L理论上就不再和政府采购沾边了,官车形象开始淡化,而个人用车市场则是奥迪需要争取的下一个群体。

  我猜,这也是A6L改款后变得“洋气”的理由之一吧,新A6L和上代产品相比并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一眼看去这就是一台奥迪,而且一下就能被路人认出来:新A6L。

  全新奥迪A6L的长、宽、高分别达到5015毫米、1874毫米、1455毫米,轴距达3012毫米,相比上一代车型,宽度增加19毫米、轴距增加67毫米。不过,设计师让发福的A6L看上去却不是那么臃肿,因为长度和高度分别减少了20毫米和30毫米。一来把前悬缩短,二来用一条更活泼的腰线将车身上下划分成1:2的比例,这是“身材”上的变化;而大灯、尾灯等细节的LED点缀更是画龙点睛,目光如炬,更似坚毅眼神。此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这个六边形的大嘴巴,我个人觉得上一代A6L的大嘴巴太直白、欠变化,而这一代小小的改变,则一改呆板,连年轻人也会喜欢上,这么一看,A6L一下子从中年人变成了中青年人,更加活泼了。

  其实,和奔驰、宝马相比,奥迪一直都不怕炫耀自己的“潮”。奔驰打造的是一种内敛的“气”,宝马执迷于底盘和动力的提升,而奥迪更在乎镁光灯下的感觉,努力让自己更酷、更炫,新A6L不过是略施小计而已,看上去,它帅多了,精干多了。

  尽管还是穿西服,但A6L不再一板一眼了。

  奥迪的L是limousine

  1999年,C5代奥迪A6在长春国产,当年最大的话题是:奥迪不但为中国拿来了最新的车型,而且为中国加长了9厘米。2005年,C6代奥迪A6再次引进,一汽奥迪认认真真地给A6贴了个后缀:L。

  加长是个“中国现象”,这个话题被媒体吵吵闹闹争论了十年也没有定论,一直到2006年华晨宝马给5系也加了个L,沃尔沃给S80也加了个L,连英菲尼迪都打算加长,奔驰更绝,干脆给国产的EClass加长了14厘米!

  这场争论才算有了个大致的定论:在中国玩,还是得像奥迪那样,长点儿好啊!

  时至今日,奔驰给国产EClass的说法是“E级长轴距轿车”,大家对L的定义是“LongWheelbase”,说白了就是后排可以跷二郎腿。

  试完奥迪A6L,突然觉得奥迪的境界更胜一筹,给A6L的“L”找一个英文单词,那应该是limousine,豪华轿车之意。C7代全新A6L依然加长10厘米,“轴距并非越长越好,我们认为轴距增加100mm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档C级车的需求,如果继续增加,其他特性势必要向空间作出妥协,因此,我们将重点转向整车舒适性、操控性、高效特性,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统一。”一汽-大众产品管理部奥迪平台经理于秋涛解释。

  新A6L的内饰设计有个“wrap-around环抱式”设计理念,说白了就是所有设备把人“绕起来”。从仪表台开始,有一道线条包围全车,而人就在各式设备的正中间。就开车而言,新A6L的感觉更像A8那样了,驾驶者是被左侧的门框扶手和右侧的中控台“关着”的,极度放松,倒是有点“凭栏远眺”的意境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A6L的重点是L,我说它是Limousine之意,这全在后排体现。我们驾驶的中高配置版本,其后排座椅依然是标准三人座,但将中央扶手翻折下来后就发现,这后排已经很奢侈了。中央扶手翻折后几乎接上了前排的中控台,形成了类似A8的贯穿式中控台。其实A8有的配置A6L几乎都有,甚至后排座椅可调、按摩座椅、全景天窗统统都“可以有”!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如果说竞争对手为高档C级车消费者提供了D级车的‘身段’,那么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的则是堪比D级车的驾乘享受。”这句话我信,A6L拥有同级车中最好的后排配置。

  就在试车的那段时间,我手上正拿着一台A8用,开了两天A6L,到写稿的时候我已经混淆了两台车,究竟有什么配置是A8有而A6L没有的?抱歉,想了半天,A6L大概只是缺了两块液晶屏吧?反倒是车载220V电插头、12伏USB充电口是中国版本A6L独有的配置,连A8都没有!还有很多没说的,例如新版的MMI可以有实时路况、数字电视、3D导航甚至手写输入功能,新的氛围灯也一改上一代“一片红”,可以自由调整。从车里往外看,奥迪对“L”的理解力已经很强了……

  前排还是后排?

  以车内视角写了这么多文字,大意你也明白了:相比于坐A6L,开A6L不是明智之举。多数的A6L是司机开的,真正的主人多半坐在后排。

  新A6L的驾驶并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是台“好开”的车,不过相比之下多了一些轻盈的感觉,老A6L那种卖力起步在新车身上有些许变化,尽管较上一代仅有16Kg的减重,但感觉的的确确是更轻松了。

  技术上大概可以从前悬前移和底盘调整来解答。长度缩了20毫米,轴距却拉长了67毫米,这七八厘米的距离大多是靠轴距前移实现的。前轴减一厘米,车子的转向都有立竿见影的感觉。加之悬挂经过了新的调整,车子在城市低速状态下的驾驶响应有了提升。

  德国人调豪华轿车悬挂的方法一般是这样的:很硬的车身、很快的减震器、很轻很复杂的悬挂机构。不过A6L的做法有些许不同,大概是为中国市场的调整,其减震器调校得更柔和了。车子以中速碾过减速带,车身震感与传统德国豪车的“咯噔”一下不一样,而减震器“噗哧”一下的感觉也不同,悬挂的感觉是更加舒适取向的。车子以六七十的车速在起伏路面上行驶时,避震则会因此有一些细微的起伏,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同一个平台,在A7身上表现出的感觉是“想动,动不起来”,以一台运动车的标准来衡量,它多多少少有些不够爽快。而这个平台下的A6L则是“动起来,收下去”,其实A6L的动力系统是比较强大的,2.0TFSI、2.5FSI、2.8FSI以及3.0TFSI四种汽油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器、8速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器以及7速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配套。我们这台3.0TFSI发动机有300hp和440Nm的输出,配合的S-Tronic变速箱,仅需5.9秒便能从静止加速到百公里时速。不过这并不是一台可以肆意乱跑的车,即使有Quattro四驱系统,它也是个不肯快跑的家伙。对于A6L来说,能放就必须能收,本质上这还是个“稳重男”,偶尔在包房里吼一嗓子,出门还是规规矩矩……

  文/吴佩 摄/黄嘉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