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老祖?MPV身世追踪溯源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MPV,身世,通用,福特
  • 发布时间:2012-04-19 15:04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的北美,对于一个拥有好几个小孩的大家庭来说,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全尺寸大型旅行车。这些大家伙一次可以塞进6、7名乘员。不过它的车舱空间利用率确实不高,而且需要一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来拖动庞大的车身,车辆的操控性也一般。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汽油价格飞涨,当时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大型家庭轿车受到沉重打击,不过大型家庭轿车的大空间优势又是省油的小型轿车不具备的,有什么车型既具有紧凑轿车的油耗水平,又具有大型轿车的内部空间呢?当时身处福特汽车公司领导层的艾科卡立刻构思出一种新概念多功能家庭车:它有中型轿车一样的外形尺寸、小型厢式货车的空间和全尺寸家庭轿车的舒适性,动力为省油的中等功率发动机。不过,他这种具有创意的全新家庭车概念被老板亨利·福特二世给否定了。带着失落,艾科卡离开了福特汽车公司,就任当时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

  20世纪80年代初期,MPV的概念已经逐步成型,但是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MPV,各公司还是有不同的见解。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认为,采用前置后驱货车式底盘、承载能力强的MPV将是主流,而艾科卡认为,采用轿车一样的承载式车身底盘、前置前驱的MPV才是未来市场中的王者。

  1983年,克莱斯勒推出了采用K型轿车平台的道奇Caravan型MPV。根据消费者的反馈,道奇Caravan采用了安全性更高的前置发动机短车头造型,车舱的设计完全采用轿车的风格,车侧门采用了侧滑动门设计,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可以拆卸,这些设计使它的实用性远远超越了之前流行的大型旅行轿车。

  1985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采用货车非承载底盘的雪佛兰Astro和GMCSafari型MPV。福特推出了同类型的Aerostar型MPV,福特在Aerostar研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底盘采用了很多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虽然通用和福特的实力更雄厚,在产品开发的投入更大,但是市场最终验证了谁的产品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用和福特的MPV虽然承载能力突出,但是在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根本不是克莱斯勒MPV的对手。克莱斯勒的MPV不仅创造了MPV这个细分市场,市场保有量超过北美同型车市场的一半,同时还把克莱斯勒公司从水深火热的破产边缘拯救出来,克莱斯勒公司恢复了活力。

  看到克莱斯勒MPV的成功,通用汽车公司马上转变MPV产品设计方向,1986年推出了采用前置前驱、承载车身底盘的庞蒂亚克TransSport概念车,在这辆概念车上演变出的量产型MPV于1990年推出,这就是当时著名的通用“子弹头”系列:雪佛兰LuminaAPV、庞蒂亚克TransSport和奥斯摩比尔Silhouette,虽然在产品品质和设计上有很多不足,但是它们的外形非常炫。三兄弟中,有相当数量的雪佛兰LuminaAPV在1993年批量进口到了中国,成为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进口车型之一。

  在克莱斯勒第一代MPV问世前5年的1978年,大洋彼岸的法国马特拉公司给PSA标致雪铁龙公司提出了一个MPV的设计方案。PSA标致雪铁龙当时刚收购了克莱斯勒英国分公司和西姆卡汽车公司,公司财政有些紧张,同时他们认为投产这款全新概念的车型过于冒险。1982年,雷诺公司认为马特拉公司的设计方案很有创意,这样本来应该属于PSA标致雪铁龙的MPV成了雷诺的Espace。1984年,这款由雷诺和马特拉公司汽车部合作研制的车型Espace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是欧洲第一款多功能MPV车型,推出时间的落后使本应属于法国人的荣誉归了美国人。

  和克莱斯勒的MPV有些不同,Espace的设计理念来自于法国TGV高速列车,同时扩展了旅行轿车的设计理念。它采用了全新的车舱设计,给乘员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和多样化的用途,“Espace”就是“Spce”的谐音。和克莱斯勒的MPV一样,它的车舱可以布置三排座椅搭载7名乘员,而且三排座椅可以旋转位置、放倒和拆卸,这样的灵活组合实现了车舱的多种用途。同样,Espace在当时的欧洲被认为是一场冒险,不过随后的结果证明,这次冒险是非常值得的。它在欧洲开创了新的MPV多功能车细分市场,时至今日,雷诺的Espace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一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MPV之一。

  20世纪70年代,日本迅速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强国。其间不乏很有新意的设计,1983年的三菱SpaceWagon已经初步具有家庭MPV的特点(虽然它还是和旅行车更为接近)。此后,美国和欧洲诞生的MPV车型引起了日本厂商的关注。1988年,马自达在前置后驱马自达929豪华轿车底盘上开发出了马自达MPV,这款针对美国市场的车型在进入美国第一年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0年,丰田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MPV车型;Previa(国内称为丰田大霸王)。其太空车一样的造型非常前卫,采用的中置发动机前驱底盘结构更是独一无二,1991年问世的第二代三菱SpaceWagon已经成为一辆标准的7座位MPV。

  20世纪90年代初期掀起了MPV的高潮,当时,如果一个家庭轿车生产厂商的产品中没有MPV,它就被认为产品线是不完整的。日本的日产和本田、德国的大众,法国的PSA标致雪铁龙和意大利的菲亚特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MPV车型。固执的福特公司在1994年也推出前置前驱、承载车身底盘的WindstarMPV。

  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各大厂商的第一代MPV产品,无论美国、欧洲还是日本MPV都处于各种思想尝试的阶段,每一个厂商的基本设计都有所不同,设计理念相差悬殊,有前驱底盘,也有后驱底盘,有滑动侧拉门,也有完全轿车式的车门……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末,各大厂商的第二代7座MPV问世时,人们发现,在总体设计思路上,它们开始殊路同归了,短车头,前置前驱底盘,侧拉门成为大多数MPV的共有特点,从另一个方面认可了克莱斯勒的设计理念。

  文/叶宏,汽车历史学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