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刘翔时代,由他们引领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李金哲,跳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0-09 13:25
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是最耀眼的明星。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李金哲和张培萌尽管在男子跳远和百米的比赛中获得银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而王宇,那时还只是一名中学生。4年过去了,当他们在全运赛场上获得金牌,他们的名气并不亚于当年的刘翔。在百米预赛时,混合采访区就堵满了记者,长达20米的采访通道,全是为张培萌而来的。有记者说,这架势比当年刘翔还猛。
李金哲、张培萌、王宇,他们同样来自北京,他们代表了赛场上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是中国田径的希望。在后刘翔时代,中国田径因为他们,并不寂寞。
李金哲:证明自己,很爽
北京小伙儿李金哲在十二运的男子跳远比赛中,跳出8米34,平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并摘得金牌。“我证明了自己,很爽”。这是李金哲在夺冠后接受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自从兵败田径世锦赛之后,他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我能行!
李金哲的运动生涯并不顺利。2006年才开始专攻跳远,2008年却因伤修养了一年之久。今年更是“多灾多难”。5月进行的北京田径挑战赛上,他的左臂划在了沙坑清沙的轨道上,造成了两寸长的伤口,缝了七针。而世锦赛开始之前,他再次经历了磨难。
全运会上的成绩放在莫斯科的田径世锦赛上,这是一枚银牌。而李金哲却因伤最终无缘奖牌。很多人都看到李金哲在镜头前的眼泪,他自己的不小心,导致饮恨世锦赛。当记者再次和他谈到世锦赛的失利时,他并没有拒绝。“世锦赛之前的状态都挺不错,在莫斯科赛前一次训练中,杠铃砸伤了大拇指。”李金哲这一个不小心,让自己的脚趾被缝了3针。虽然他最终进入了男子跳远决赛,仅跳出了7米86。
“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心里非常难受,脚被砸伤了之后,就像天塌了一样”。
因伤在世锦赛上失利的李金哲“天塌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开始有人对他产生了质疑。“李金哲,到底行不行?”正因为这样的质疑,让李金哲的心里憋了一股劲儿,他要在全运赛场上证明自己。
全运会上,第一跳李金哲就以7米91占据第一位,但这个成绩不保险,湖北选手苏雄锋的第二跳跨越8米08,接下来就看李金哲了。
“当时我没想太多,因为这个成绩根本难不住我。”李金哲赛后说,“能战胜我的只有自己。”在第二跳跃过8米19后,并不满足现状的他随后在第四跳中达到了8米34,平了他个人的最好成绩。“那一刹那我知道有了,这是运动员特有的第六感。”
“我要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全运会夺金的李金哲更加的自信了。但李金哲也表示自己不会放松,在短时间调整之后,他要为以后的大赛做准备。至于能否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拿到一枚奖牌,李金哲只是说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跳。同时也向记者透露,平时的训练中他曾跳出过8米40。
张培萌:技术有待改进
莫斯科世锦赛,让张培萌的名字家喻户晓。10秒整的成绩,在世界顶尖选手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国内,他成了男子百米飞人。
全运会上,张培萌以10秒08的成绩夺得百米冠军,这是全运会采用电子计时以来的百米最快成绩。冲过终点后,张培萌兴奋地撕开自己的比赛服,激情地呐喊着。这一冠的成绩,没能突破10秒大关,但这枚金牌,却让张培萌等了太久。“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但夺冠后的感觉太爽了!这一刻,我幻想了太久,这次终于与我想象中的情景吻合了,长久压抑的那种情绪一下释放了出来”。张培萌在解释撕衣庆祝动作时,这样说。
张培萌在比赛时的起跑并不好,他说:“今天胜在心态上,苏炳添起跑比我快。但今天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屏蔽对手,我眼里只有自己的第四道,只有我自己。这点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是我做到了,所以我今天胜得无可争议。”
张培萌屡创佳绩,人们对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突破10秒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张培萌对此压力也很大:“现在别人见到我就提这个,提得越多,我也觉得压力更大,而且老是说也没用。我今年跑了5次100米,全都跑进10秒10,说明今年的状态确实比较稳定,就像教练说的,先保持住这个水平,然后再去提高,我想10秒早晚能进。”
张培萌的教练,清华大学教授李庆认为,现在重要的应该是考虑让张培萌有一个更长的运动生涯,然后再慢慢提升。在李庆眼中,爱徒还并不完美,在技术细节上还有待改变,比如他的步幅。世界男子百米纪录保持者博尔特,完成百米赛程步幅频率是41-42步,而张培萌现在需要45-46步。国内运动员,胡凯身高只有1米76,当年跑出10秒20时,用了44.5步,而张培萌的身高却是1米88。李庆也表示,曾经让张培萌试过减少步幅跑完全程,但效果并不好。
“我也不指望他能提高太多步幅,基本上保持现在的步频,每秒4.6步,或者再稍微降低一点,每秒4.57、4.58步,就能够让张培萌实现突破。”李庆坦言,如今张培萌这样成绩的选手自己也没有什么执教经验,自己也在学习、摸索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过他强调,相信张培萌很快能突破10秒这层“窗户纸”。
王宇:赛场、校园都不能差
2米29,这样的高度相比较王宇在5月份的世界田联挑战赛北京站上的2米33,略逊一筹,但这也足够王宇染指全运会男子跳高的金牌。
当王宇第一次试跳跃过2米29的高度时,沈阳奥体看台上,先农坛体校校长孟强华激动得起身欢呼。尽管在冲击2米34个人最好成绩时未果,但这位年仅22岁的王宇,还有很多的机会。
“我无法形容此刻的激动,北京田径取得今天的成绩太不容易,我们大家的汗水总算没白流。”北京田径队的领队徐晓春说。
与张培萌、李金哲两位师兄不同,外表斯文的王宇性格内敛,直到现在,他在面对陌生人时还会感到有些羞涩。22岁的王宇出生于广东珠海。因为母亲是北京人,王宇读初三时,随父母来京生活。景雪竹副校长回忆说,“这孩子很腼腆,但他有思想、内涵,更有理想,少说多做是他所崇尚的。”
在海淀体校接受多年熏陶后,王宇凭借自律与勤奋,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他已经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大三的一名优等生,年级班长。“这小子体育特长突出,学习还好,英语六级过得轻轻松松,爱读书看报,知识面儿广,这些或许正是他长于其他运动员的优点吧。”景雪竹说。景雪竹还透露,夺冠的王宇丝毫没有得意忘形,除礼貌答谢父母、教练和先农坛体校的领导外,他只是默默地收拾装备,没有人看得出他刚经历了一场恶战。在与主要竞争对手、曾经刷新朱建华纪录的张国伟擦肩而过时,王宇不忘送去“加油”。王宇说,“今年参加了10多场比赛,好累啊。但因为准备得充分,冠军到手了”。对于接下来的安排,王宇再显学生本色,“现在开学了,我要回去上课了,赛场的成绩与校园的成绩,都不能差。”
文 张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