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为2020年奥运会所做的全部预算为3300亿日元,大概折合33亿美元或200亿元人民币。我们的爱国经济学家立刻预言这一“庞大”的投入将成为压倒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后一根稻草。果然是“小”日本,办次奥运会的投入竟不及大中华上届全运会的1/10。
何为体育精神?按照现代奥运先驱顾拜旦先生在《体育颂》中的表达,便是:“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不可超过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体育,你就是荣誉。”
然而,在沈阳举行的中国特色实足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实是人类体育史上的奇葩,冠全国之宏大名头,走的却是宫廷戏的戏路,外加一众媒体围观。各种八卦,几多丑闻,超越了比赛本身,成为为数不多的大众关注亮点。
比如8年前的全运会就讲述过一段孙英杰和“强力补”的曲折离奇故事,4年前的全运会在孔孟之乡举办,适逢北京奥运盛大举办之后,却同样鲜廉寡耻,内定门与某赛艇队疑似集体磕药而选择集体退赛也曾被热议一时。4年之后,人非而物是,许多当年旧报道,如今换个主角拿来就用。
当然,今年之极品更胜往日。你我有幸,能够在这和谐的盛世见证发生在女子橄榄球决赛的荒诞一幕,在北京队集体罢赛的前提下,山东队如果再多4次达阵,就能打出更加祥瑞的比分。更令友邦惊诧的是如此赤裸挑衅体育道德的罢赛行径,竟被官方轻描淡写乾坤大挪移成消极比赛。
为金牌无所不用其极之背后,隐藏的是复杂的利益计算。所谓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今届全运会,节俭成了主题词。为了节俭办全运,组织方取消了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和燃放烟花环节,精简配套活动,压缩观礼嘉宾规模,不再向嘉宾赠送土特产和礼品,并且自1987年以来,开幕式首次选择在白天举行,就连记者的饮水和餐食都得到了严格的削减,以上种种“有效措施”,据说一共节省了28亿元人民币。
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如果以全运会的总体投入为基数,则为九牛之一毛。自2001年首次采用申办制以来,全运会攀比成风,奢靡无度,每届平均投入均在千亿元以上。这一说法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
刚刚“惨遭”新华社一票否决的2020奥运会主办城市日本东京,为7年后奥运会所做的全部预算为3300亿日元,大概折合33亿美元或200亿元人民币。我们这边的爱国经济学家立刻有人预言这一“庞大”的投入将成为压倒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后一根稻草。
果然是“小”日本,办次奥运的投入竟不及全运会投入的1/10。
由于沈阳全运会的财务盘点还未完成,这个“1/10”对比的是4年前的山东全运会,当时的总投资是创下历史纪录的2000亿元人民币,不过令主办方尴尬的是赛事全部收入不过7亿元,而且其中只有1200万元来自门票。大概可以理解为扔出去一支航母战斗群,换回北京三环内一套三居室。更悲剧的是1200万元的门票收入大多来自开闭幕式,大半是由公款购买,用于招待各路嘉宾。
本届全运会依旧与群众路线无关。过多的内定与消极比赛遭致观众的消极对待,无数空荡荡的看台再次证明了全运会就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平台。另一面,纵然票价亲民得令人发指,前奥运冠军陈一冰还要在微博上慨叹今次无人赠票。哀怨的背后非是关乎几十元的票价,关乎特权阶层的心态。正如各地政府为全运会一掷千金不择手段,也实与体育本身无关。
4年之前,我曾写过“全运会就是各省市体育部门的GDP”,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开始渐渐淡化GDP保八的概念,但4年之后,各省市体育局对于GDP的追求却依旧热情高涨。如此看来,全运会依旧是体育系统官运会的晴雨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