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会启动,是我国信息科技和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顺应时代要求,在新型社会体育运动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会将于2014年8月7日至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9月3日,中国机器人运动空中项目专家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自此,中国机器人运动空中、陆地、水中三大项目专家委员会已全部建立。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机器人大赛的承办方神州通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何宸光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作为国内机器人运动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和推动者,何宸光认为,这项赛事的启动是我国信息科技和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顺应时代要求,在新型社会体育运动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服务机器人已成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高技术。全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组委会提出,今天的体育运动已经不是狭义的体育竞赛、体能锻炼,而是集健身、健心、健智、休闲、娱乐、交流以及竞赛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正式将素质体育机器人赛事纳入社会体育项目管理。
机器人理念涵盖了人类已知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何宸光了解到国际上机器人赛事活动发展迅猛,机器人运动、机器人教育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已是成熟的体育运动和教育课程。我国的机器人竞赛虽已有一些探索,但核心技术的研发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准。如何结合国际高水平赛事,标准化、系统化设计,推动机器人科技的健康发展,成为机器人运动顺利开展的当务之急。
国际青少年机器人赛事主要有FLL工程挑战赛、FLL锦标赛、WRO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FTC国际工程挑战赛。其中,每年一度的FLL世界锦标赛总决赛为国际顶级赛事。从2003年开始,每年我国都会从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选拔组建优秀的队伍,参加FLL世界锦标赛总决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何宸光说,站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体育的功能,不应孤立地看待体育、科技、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器人运动也是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尝试,机器人运动大赛的开展将带来更多冲击和改变。随着机器人运动项目的普及开展,竞赛系统、教育、培训研发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广大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将有利于拉动体育、科技、生产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兴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何宸光介绍说,第一届机器人运动大会将按照《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划分少儿、少年、青年、成年四个年龄组别,进行常规赛与创意赛。比赛设置三大项目。水中机器人运动项目分设机器鱼、水下探矿;陆地机器人运动项目分设缩微智能车、智能车、矩阵机器人和机器人足球;空中机器人运动项目分设固定翼飞行器、四悬翼飞行器。具体参赛要求已公布于全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官网。
何宸光还说,普及开展机器人运动大赛的核心意义在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和国家竞争力”,通过不断整合社会资源,突破教育局限,为广大青少年尽快建立、健全开展机器人运动的良好平台,科技研发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用素质体育的理念挖掘、展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之路。通过与体育的有力结合,改变我国在机器人研发领域的落后局面,发展以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在激发创新能力、焕发民族生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机器人运动大赛的开展,可以说体育为科技与教育事业的腾飞添上了双翼,并将为我国体育、科技、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和持续繁荣带来更多活力。
文 时晓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