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不是只要运动就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以至长生不老的。相反,运动中也会出现损伤,甚至要了命的例子。其实,还有一句话更为重要,却是常人不太谨记的:运动在于科学。科学的体育锻炼要求锻炼者制定一个系统的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而健身方案要设计得合理有效,就应当遵循运动健身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这是健身的首要原则,指在运动中要确保锻炼者不出现或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尤其对于老年人群至关重要,至少应做到:(1)定期做身体机能检查。不仅运动前要做体检,而且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及时调整健身方案。(2)保持稳定的运动负荷。当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达到相对稳定水平时,健身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无限制地增加运动负荷。60岁以后则要逐年减小运动负荷。切记:锻炼可以延缓机体衰老,但不能阻止衰老。(3)控制运动强度。老年人更要严格;上班族锻炼时要量力而行;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朋友,切忌有时间就玩命运动。青少年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性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做激烈对抗运动时要注意动作要领和自我保护,不要打闹或开玩笑。
全面发展原则
这是指在锻炼中要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都得到提高,既体现在改善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又表现在提高有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柔韧度等身体素质。为此,应当选择全身主要肌群参与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运动方式要多样化,每周方案中安排不同的运动内容。也可在每次运动中安排不同的内容,如以有氧运动为主时,准备活动中可安排一些牵拉性练习,提高柔韧性;有氧运动后,安排力量练习。经常进行跑步等下肢肌肉活动时,要安排足够的上肢肌肉活动,如打篮球等。进行网球等以单侧活动为主的运动时,要加强对侧肢体的活动。
超负荷原则
这是指运动负荷要不断增加。超量恢复是超负荷原则的理论基础。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超过以前的水平,这被称为超量恢复。只有不断地超过以前的运动负荷,才能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一个人刚参加锻炼时,每天用10分钟步行800米,锻炼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了这一负荷,行走距离要不断增加,可用15分钟步行1200米、用20分钟步行1600米。以后,可以进一步增加行走速度,用20分钟步行2000米的距离,最后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
循序渐进原则
此原则强调根据自己对运动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以使身体机能稳步提高。身体机能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不要急于求成,要确保运动中身体消耗的能量得到恢复,疲劳得到消除,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并达到超量恢复水平。如果负荷增加过快,则会引起身体对运动的不适应,使疲劳不断积累,造成过度疲劳,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可能出现伤害事故。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和连续从事大负荷运动训练后,也要进行减量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出现超量恢复。
专门性原则
这是指根据锻炼的目的,选择专门的练习内容,制定方案和安排活动。即想提高什么,就专门练什么。一些女孩儿为了减少腹部周围的脂肪,每天坚持仰卧起坐,坚持数周或数月却没有明效。原因在于没有遵循专门性原则,因为仰卧起坐虽可以提高腹部肌肉力量,却不能有效地增加脂肪消耗。机体的脂肪消耗具有全身性特点,不会专门减少某一部位的脂肪。减少脂肪的最有效运动方式是长时间有氧运动,这可以增加体内总体脂肪消耗。全身脂肪消耗增加时,腹部周围的脂肪才会随之减少。因此,局部肌肉运动不能使局部脂肪组织减少,降低腹部周围脂肪的专项运动不是仰卧起坐,而是慢跑等全身性有氧运动。
个性化原则
这是指要根据个人的遗传特征、机能特点和运动习惯等制定健身方案。例如,同样是60岁的人,一位安静时心率是60次/分,另一位是75次/分,就不能采用同样的运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不同的人对相同健身方案的反应不同,取得的健身效果也不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