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日渐火爆 诸多政策利好预期是主因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新三板,私募,券商
  • 发布时间:2015-04-08 09:53

  “秒杀,真的是秒杀啊!”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描述当前新三板私募产品认购的火爆程度。

  2015年以来,新三板突然成为了私募、PE、券商、投资者追逐的热点,一位新三板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感慨,“去年上半年我想要找人来关注我们公司都比较困难,但今年春节以后整个市场非常热,大家关注度很高,做市的200多家公司的增发都是要用抢的,现在是一票难求啊!”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27日,三板成指上涨了62.99%。而三板做市指数的涨幅更是高达89.9%。3月27日当天,新三板实现成交额17.16亿元,其中做市公司的平均涨幅高达228.69%,远远高于同时期A股市场股价表现,成交额也大幅提升。毫无疑问,竞价交易和转板市场的预期利好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让这个之前被“冷眼相待”的资本市场新生儿开始被热捧。

  抢筹新三板

  以往对于新三板市场一直不冷不热的私募及公募机构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财通、宝盈、前海开源、九泰基金、招商基金、长安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国寿安保基金、红土创新等近二十家公司发行了针对新三板的产品。然而,即使机构募资容易,但要想参与做市企业的定增却十分困难。

  上述业内人士称,“新成立的基金都在拼命找关系去抢项目,竞争很激烈。因为很多机构募集了各种新三板基金,但是找不到适合的标的去投。虽然新三板有2000多家公司,但好的企业也就十分之一,现在交易火爆的还是做市的那些企业。”

  这也忙坏了负责做市的券商。国信证券场外市场部负责人鲁先德表示,“现在我们做市的工作强度大了很多。同时,工作人员还在不断地出差,寻找新项目。我们在新三板方面的人员投入比以前有了翻倍的增长。”

  实际上,做市商在这轮新三板大涨行情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3月23日,做市的新三板公司平均涨幅为95.84%,而同期创业板的平均涨幅为53.13%。做市企业中涨幅超过10倍的有97家,其中,智力医学以17200%涨幅位列第一,成交额为1192万元。新达通、一铭软件、远航科技、亿丰洁净、艾融软件、博冠股份、罗曼股份、天跃科技等公司位居涨幅前十名,涨幅均超过5倍。

  由于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新三板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成交量也有了显著增长。据上述新三板公司负责人介绍,“两个月前,中信建投在帮一些公司做定增时,还会宣称他们拥有高净值人群资源,可以帮公司打散股权,并承诺可以给公司多找点人,比如一次找30多个自然人以活跃交易度。但现在新三板的交易量上去了之后,大家都在发愁股东人数太多。之前券商所依赖的优势资源到现在就不适用了。”

  以上述负责人的公司为例,自该公司去年7月份挂牌以后交易量平均一天才几十万,春节前每天也就百万左右,而现在则出现了上千万的交易量,最高时交易量一天可达2000万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活跃度的改善也让曾经在资本市场备受受冷落的新三板公司开始掌握话语权。“现在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定增,根本不需要路演,只要一发公告,要求参与的投资机构就应接不暇,根本不愁募集不到资金。我们公司主要有三个筛选标准:第一,要选些频繁交易的投资者以活跃市场,因为大家都奔着以后的竞价交易制度红利去的;第二,选择一些名气较大的机构,以提高我们的知名度;第三,如果未来我们要做产业整合的话,也会选择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的PE、VC机构。”上述负责人表示。

  新三板生态链

  新三板的财富效应让资本掮客趋之若鹜。投行、基金、私募、PE、VC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都开始与企业紧密合作,背后的利益链也逐渐显现。

  鲁先德介绍,新三板的项目来源有多个渠道,券商会和产业园区、PE、行业协会、银行等合作来挖掘项目,然后再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帮助企业推荐挂牌。挂牌后,要做市的话,主办券商会找到其他券商一起运作。如果企业需要融资的话,券商也会帮忙再找投资人,比如机构投资者、专业PE机构等。

  在这其中双方的业务有可能是交叉互补的。比如在跟PE合的作中,PE将其投资的项目推荐给券商,券商帮该项目完成挂牌以及后期的做市服务。这不仅降低企业前期投资的风险,同时提升了PE机构对企业投资的这部分估值,实现双方的共赢。

  当然,目前新三板市场上也有采用收费方式来进行合作的,比如申银万国。据了解,如果申银万国成功帮其推荐的企业找到了投资机构并获得融资的话,申银万国一般会按融资数额3%左右的比例收取融资顾问费。

  整个新三板利益链条中,受益最大的一方无疑是券商。在2014年8月份做市商制度正式推出之前,新三板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都是中小券商在做,很难见到大型券商的身影,因为在他们看来,新三板业务是个“没有太多收益”的苦差事。而现在随着新三板政策的明朗化以及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善,“苦差事”已变成了每家券商的标配业务。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依黎认为,“纯粹依靠推荐项目是不太可能赚钱的,因为现在收入很低,例如终生督导费仅十万元左右,推荐业务平均水平才100万左右,在其中需花的时间和成本却很高。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培养客户,当客户做大做强后,我们再通过给客户带来更多附加值的东西,比如未来的转板、并购以及再融资,从中赚取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直投收益将成为未来券商业务的一个主力。目前,已经有平安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万宏源等通过旗下直投子公司设立新三板基金。由于背靠券商资源,这些基金与PE、VC和传统私募机构相比,更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得优质标的公司资源。

  此外,此前热衷于投资一级市场的PE、VC对新三板也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1572起新三板挂牌案例,其中VC、PE投资的项目有412家,占到总量的26.21%。而深创投、达晨、启迪、硅谷天堂、九鼎等机构则出现在了多家新三板公司的股东名单中。

  除了PE、VC,私募机构和公募基金当然也不会错过新三板的造富浪潮。这些机构掘金新三板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对于不能满足新三板投资要求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借道基金专户或者基金子公司来参与新三板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个人投资者门槛降低至100万元,这也是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的主要形式。

  不过,私募基金业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大家是在抢筹码,其中也会出现很多傻钱,一些新的机构募了钱找不到项目,只是希望拼命冲进来,也不做尽职调查的工作。比如说,有些基金只要在新三板5元以下的股票就愿意闭着眼睛去接,去参与增发。而这无疑会增加基金投资人的风险。”

  多项政策利好

  新三板的火热,与最近连续释放的政策利好是分不开的。“新三板定位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政策支持比较多,政府的意思就是要弄多一个交易所,是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之外的另一个交易所。”业内资深人士透露。

  去年1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已取得全国股转系统推荐业务备案的证券公司可由其分公司直接开展推荐业务,同时将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其他机构经证监会备案后,在全国股转系统开展推荐业务。此外,为扩大做市队伍,证监会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等机构经备案后,在全国股转系统开展做市业务,并支持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推出投资于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也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于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股票。

  今年“两会”期间监管部门也明确了新三板的发展方向。3月5日,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是证监会一直关心的问题,今年证监会将重点研究新三板市场向创业板市场转板试点,并积极制定转板方案。这意味着实现新三板到创业板之间的“无缝对接”将会在今年有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全国股转系统业务部副总监王小军曾在今年年初公开表示,新三板竞价系统建设争取在今年6、7月份完成,连续竞价在公司股本市值、股权分散度等方面有要求,也是目前考虑的一个主要方向。这也就意味着竞价交易制度也将在今年正式落地,而新三板分层制度也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协议转让、做市制度和竞价交易三者将会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结构。

  鲁先德对此分析称,“转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预期,竞价交易也会在下半年推出,这样新三板的分层和投资者门槛的降低都会有一定预期。如果之前投的一些项目将来可以做竞价交易,那么公司投资价值会更加凸显。”

  如果说政策红利是内在的话,那么财富效应的显现则是外在表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和钱袋。

  前述业内资深人士称,大家看到新三板的一些股票一直在涨,就踊跃进场了。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80倍左右,而新三板在去年的平均市盈率还不到20倍,属于价值低洼地,潜在投资收益很高。以信息业为例,目前新三板做市企业中,信息业的平均市盈率为58.68倍,而在A股市场则为98.58倍,差距明显。“不过现在最大的障碍还是投资门槛问题,个人投资者的门槛为500万,相对较高。”他表示。

  然而,新三板的火热在为挂牌的企业带来融资和交易的功能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烦恼。据了解,由于购买者踊跃,一些做市的公司股东人数很快突破了200人,而按照要求,当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时,需要先由证监会审核再报送股转中心备案,这比仅仅报送股转系统备案的流程要复杂很多,耗费的时间也会较长。

  到目前为止,报送材料的企业中仅有挂牌的琼中农信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而且从其2014年9月13日报证监会核准,到今年1月15日取得证监会关于公司定向发行的批复,整个走完证监会的流程需要4个月的时间,这无疑是很高的时间成本。

  由于目前证监会对股转系统公司的审核标准目前尚未明确,因此不少新三板公司开始担忧了起来。前述新三板公司负责人表示,“2月份交易活跃之后我们的股东数量超过了200人,我们肯定要去证监会报批,但是我们很担心,现在证监会到底是怎么审核的,大家打听来打听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标准。本来新三板的创立是为了提供便利,但现在又回到证监会审批的老路上去了。”

  文 李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