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者要得到供应都很难,那么这个时候,特权与特惠才是核心。但在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再加上充分的信息与相对丰富的消费金融支持,消费者对于所得到服务的要求就很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消费者是见多识广并且很有主见的人,如果我们能把消费者的有形需求及时转化为产品与服务内容,那么,我们就可能赢得消费者的尖叫。
消费者的尖叫其实就是对于我们倾听消费者意见的回响,而在企业端就是对于消费者期待的回应,问题在于消费者的期待日益个性,而且快速变动。
先说说消费者尖叫的3种情形。一是显性需求的明确满足——太棒了,一如预期。这里预期是清晰的,但可能市场的供应还没到位或者没有充分到位,这时候有快手出手了。这得是有心人,很有心很留心,也许不是总能做到,但有些时候做到了。
二是消费半隐性需求的满足,模糊,还没完全清晰,但有了轮廓或者偶尔的闪现——对,就是这个。隐而未现是一种如在梦中的感觉,隐约认识但又不是那么清晰,这需要我们对于消费者中的需求碎片与偶尔的表现有细致的追踪,判断其规律性价值与规模面价值。
三是超出期待以外,但是吻合基本生活方式逻辑的需要——哇噢,这也可以有啊。这种意料之外会开启消费者消费的新方向,也能成为奠定其消费转型的基石。
有人关心尖叫的获得机制:目标群体的选定与大量发散性互动获得与消费者推心置腹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累积大量的沟通资料与各类生活轨迹信息,为此,建立与借助于社区化的目标消费群体沟通是重要的。尽管不需要线下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可以有线上的同乐同享同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的线上化存在,导致我们可以有直接的对话人群,让消费者更加具象化,也让消费群体参与我们的经营管理行为机制化。在前后台与内外部之间那种传统的隔离在这里打破。
很多人注意到了网络颠覆某些产业,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得方式、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因此才在本质上改变了所有产业赖以运转的传统基础,从而也对管理和治理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信息获得模式的改变,网络化消费者的信息周期与认知周期大大缩短,消费周期与生活变换周期也随之缩短,因此能尖叫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尖叫效应的价值周期也大大缩短,要保持尖叫频率和具有可持续的尖叫,就需要更为稳定长效的消费者信息交互机制。
而在本质上,尖叫的开发与维护导致了经营管理模块与方式的重要改变,比如,设计将变得更为动态并时刻注意直接吸收消费者创意,而生产与物流的管理过程也需要了解消费者对于他们的期望。为了保持尖叫的管理,预售以及饥渴营销这样的可以延长消费周期的策略变得很重要。
袁岳/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