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四大国际时装周期间,国内商业百货精英的影子明显多于往年。中国的商业百货想要成功转型自营模式,其体系内部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答案是人力资源,即能够真正去实施并实现商业百货自营转型的专业人才。
9月,米兰时装周期间,我在意大利停留了将近半个月,不为其他,而是陪同国内一家知名商业百货连锁集团的核心高管考察一批意大利商业品牌,这些品牌已被该商业集团纳入“签署首批自主营运品牌”的考察名单,其中包括了服装服饰、皮具箱包、鞋品、日用百货、酒及食品等类别。
那时,我们一行每天平均工作12小时以上,拜访并考察不少于6个品牌,核心工作涉及拜访、沟通、交流、洽谈合作意向、合作条件初定、合作时间的商议、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批商品订单、物流及报关路径、在中国市场的前期宣传推广等环节。
中国境内的商业连锁百货集团以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在欧洲签署一系列自主营运品牌的现象,在前几年的欧洲市场并不多见。但在2014年的四大国际时装周期间,国内商业百货精英的影子明显多于往年。
自营,路阻且长
上半年,我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总部、大型SHOWROOM中,耳闻目睹了中国商业百货精英在谈判、签署自营品牌时彰显出的那种志在必得的商业气势与自信。这是一种貌似高大上的商业现象,但我认为大家应清醒一点:很多时候,某个品牌签与不签我们可以决定,这只是一个投资问题,但是签回来的品牌能否在中国生存下来、能否盈利,并非由我们决定。
商业百货转型自主经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取代和扮演代理商的过程,即商业百货直接从生产厂家买断商品、自主经营、赚取进销差价的过程,这个过程易说难行。因为商业百货转型自营模式直接受到专业人力资源的制约,即买手团队、营运团队和终端销售团队三大人力资源因素的制约,除此之外,还要面临商品库存压力等风险的考验。
由于长期实行联营模式,中国大部分的商业百货早已丧失零售业的核心技能,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百货难以在短时间内摆脱对供应商的营运依赖与需求。因此,让中国商业百货回归自营模式的口号虽然喊了多年,但面对自营转型,商业百货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最现实的状况就是面临多重障碍以致进展缓慢。
王府井的“211工程”
2010年至今,我每年都有机会陪同国内不同的投资人或商业百货的决策人士考察、筛选、签署合作或代理国内外的商业品牌。这种经历近两三年开始密集起来,考察的商业市场涵盖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台湾等。在这一过程中我感悟到,长期习惯于扮演甲方角色的商业百货,其从业人员很难扮演好营运商这一乙方角色。
那么,中国的商业百货想要成功转型自营模式,其体系内部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答案是人力资源,即能够真正去实施并实现商业百货自营转型的专业人才。
谈及中国商业百货在面对未来转型方面的人力资源建设案例时,笔者就不得不提及王府井百货集团的人力资源梯队建设了,这是笔者多次伸出大拇指赞过的商业案例。早在2006年初,王府井百货集团董事长郑万河就曾在王府井的内部人力资源会议上作了题为《努力建设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很多国内外媒体解读为“正式拉开了王府井百货211工程建设的序幕”的报告。所谓“211工程”,就是王府井百货集团当年立志要在2015年以前打造一只200人的高层管理队伍,1000人的中层管理队伍和1000人的专业人才队伍。
转型,一切尽在不言中
十年时间转瞬即逝,当中国境内的众多商业百货一直深受人才匮乏、人才流失的困扰时,王府井百货却借助十年前打造的“211工程”体系,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坦然地享受自身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而带来的丰硕成果,这其中不乏商业百货在转型中必不可少的自营品牌专业营运团队。
笔者曾在2013~2014年间被王府井百货商学院邀请为客座讲师,为王府井百货中国境内数十个商业门店的各梯队管理人员,讲授商业百货自主品牌营运团队建设、国际买手实际操作流程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等专业课程,得以近距离与王府井百货“211工程”中多位60后、70后、80后、90后沟通交流。他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80后、90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授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一种思维体系的存在,即“我是在为王府井百货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这一思维令我既激动又兴奋。
同时,我深刻感受到王府井百货“211工程”各年龄梯队的人员不仅具备敬业和专业的工作作风,更具备自我完善学习、自我迅速提升的能力,这一现象在中国境内的商业百货中并不多见。十年磨一剑,王府井百货集团拿出十年的宝贵时间和耐心去打造、积累、沉淀,成就了一支值得称赞的商业队伍,这个凝聚了十年心血的商业案例,真正值得中国众多商业百货的零售团队去学习、思考和借鉴。
若问中国的商业百货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转型,我想,这要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当众多高管们侃侃而谈要怎样与时俱进、要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怎样快速转型为以自营品牌为主的商业百货时,我们只需看看他们在过去一年中人力资源的储备状况,以及未来打算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源团队。这是一个不争的商业事实。
吴忠丽/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