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贵州旅游跨越式发展对于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十一五,贵州旅游业,云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08 15:33
【摘要】笔者通过到贵州旅游局、文化厅实地调研并关注贵州旅游新闻报道,总结贵州“十一五”以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为云南旅游业突破“瓶颈”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贵州旅游业 成功经验 机制 平台 云南
云南和贵州同处于我国的西南边睡,在经济发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构成都有很大的相似性:经济欠发达,云贵高原,自然环境优美,都居住着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云南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有一批旅游景点名扬海内外。而“默默无闻”的贵州从“十一五”后异军突起,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正所谓“中国旅游,九五看云南,十五看四川,十一五看贵州”。贵州省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3127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3.21亿人次,增长了七倍多;旅游收入从2005年的25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95.98亿元,年均增长28.2%,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旅游规模从全国的第三集团进入到全国中游。2010年来贵州旅游收入五年高于云南省。从资源和发展来说,贵州资源并没有云南丰富,品位也较云南低,5A、4A级、国家级景区远远少于云南,且贵州处于内陆较之与多个国家接壤的云南省来说地理位置也不具优势。因此近年来贵州旅游发展如此之快,值得去探究,进而为目前遭遇“瓶颈期”的云南发展提供新的借鉴。笔者跟随课题组于2014年5月到贵州旅游局、文化厅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访谈,同时关注贵州旅游发展新闻,进而总结出贵州旅游跨越式发展经验,并分析对于云南的启示。
一、贵州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省级战略重视、机制统领、政策到位
战略高度重视,目标明确。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实现全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树立在2015年实现旅游大省,2020年实现旅游强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贵州连续10年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大会,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足以看出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于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贵州旅游业的后发赶超,机制统领是关键。贵州省建立全方位的省旅游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将各地州市、重点旅游县、重点旅游企业也纳入成员单位,成立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旅游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能够调动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工作效率高、综合实力强、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旅游组织协调机制。
贵州的旅游配套政策措施到位。全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确保加快发展旅游业扎扎实实成为全省战略。出台政策之多,在贵州各业中少有,在贵州旅游业中前所未有。
(二)理念赶超,倒逼全面改革、辟蹊径赶超
后发地区成功赶超一定是理念赶超。贵州在赶超过程中,认识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的理念是先进的,坚持了开放理念和本土文化的结合,坚持了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一、贵州省抓住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阶段性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正从入境旅游转向大众旅游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起点规划,综合性开发,保护中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并带动全省其他经济的发展;二、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经济欠发达、位置不沿海的贵州举全省之力打造最具前沿的大数据产业,就是理念赶超、辟蹊径转型突围,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后发赶超的创新战略和有益探索。
(三)创造平台、重点突破、集聚发展
1.旅游发展大会构建有效平台。从2006年开始,贵州每年在不同的市州举办高规格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构建成一个全平台,举全省之力推动承办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实现提前五年跨越发展。贵州省将旅发大会形成一次市场聚集和突破发展,形成了一次优势整合和资源聚合。
2.“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及平台。贵州把重点打造“5个100工程”并作为发展平台,重中之重地打造一些大景区、高水平的景区,在大规划推进的前提下,突出100个重点景区建设提升。这种集约式推进、超常规发展的方式,推动了100个旅游景区的升级,更加彰显贵州旅游的资源优势。
(四)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破除交通瓶颈
交通一直是旅游发展的瓶颈。目前,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3年会战的推进,以贵阳为中心7小时高铁圈的形成,“一干十三支”航空网络的构建,贵州旅游“大交通”难题将得到解决。2014年12月贵广高铁正式开通,标志着贵州高铁时代和立体快速交通新格局的形成,也意味着贵州旅游进入大交通、大合作和大红利时代。贵广高铁极大地缩短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旅游可进入性、通达性极大改善,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充分彰显,“多彩贵州”旅游目的地地位日益凸显,客源结构更趋优化,旅游市场半径进一步扩展。
(五)创新投融资制度、加大旅游招商力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组建旅游投资公司。由省政府注资,成立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为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目标,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投融资体制为着力点,引导和促进全省旅游产品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
深化各级政府与金融系统的合作,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积极搭建旅游招商平台,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沟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管理集团。
(六)培育品牌,多途径进行积极宣传推广
贵州围绕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以及气候资源,开发国际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爽爽贵阳,休闲贵州等旅游产品,并立足自身优势,瞄准目标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
一方面政府组织或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推介会宣传贵州旅游。如省长连续五年带队赴主要客源地对贵州旅游进行促销;政府积极搭建各种宣传平台,如旅游发展大会及各种交易会、博览会、论坛等以及鼓励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推介活动。
另一方面特聘具有社会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和贵州情结的中外文化名人担任“贵州旅游文化大使”,展示贵州旅游新形象,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文化名人为旅游代言开创了全国的先河,搭起了国际文化旅游交流的新桥梁。
最后,丰富旅游景区市场宣传促销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3G移动通信、数字旅游平台等新渠道开展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形成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销推广格局。
二、贵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对云南旅游业的启示
(一)统一认识,提高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视,政策到位
云南旅游业起步较早,虽然在“九五”期间取得较辉煌成就,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但那已属于过去且是少数景点,同时近年来云南已被周边省份如四川特别是贵州赶超,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云南省要走出过去成功的光环,从省级到地方政府统一认识,提高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完善各项政策引领和落实,充分利用好自己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获得进一步更大发展。
(二)把握趋势,加快云南旅游的转型升级
如今旅游进入大众休闲时代,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化推动了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推动了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日益加深;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把云南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等等,云南要善于把握各种趋势,进一步加快发展转型、体制创新、推进跨越发展。
(三)项目建设及集群化发展驱动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突出重点,形成品牌。并根据16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资源特征,依托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城镇体系布局和交通建设规划,按照“突出重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思路,用发展旅游产业链条的思路和办法,积极引导旅游生产力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和集中,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
云南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云南拥有全国最多的支线机场,但因为机票票价高并不能成为大众的选择,而通火车的地区还很少,主要通过坐长途汽车。而云南的众多著名景点从省会城市昆明出发,如香格里拉、腾冲、西双版纳、泸沽湖、普洱等,长途汽车都需要七个小时以上,甚至十多个小时,长途劳累都让人望而却步。交通仍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
(五)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投资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报慢的产业,光靠政府资金无法解决,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发展。云南省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旅游投资者和开发商;二、积极搭建旅游投融资交流平台,让投资者与旅游发展需求方实现很好对接,并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等方式,推动由传统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由单独招商向合作招商转变。
(六)多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立足自身优势,瞄准目标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
1.做大客源市场。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调研,按照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开展市场营销。特别是要针对重点客源市场的游客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精准化的推广活动。
2.开展创意营销。认真研究借鉴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和年轻人行为模式,更多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营销推介,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云南。善于制造旅游新闻亮点、焦点,设计一批品位高、影响大的活动,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贵州日报.2014贵州旅游十大亮点.http://gzrb.gog.com.cn/system/ 2015/01/05/014024680.shtml,2015-01-05.
[2]贵州日报.贵州: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崭新样本.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4/02/18/013201550.shtml,2015-02-18.
[3]贵州日报.贵州发展大数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后发赶超战略. 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7/08/content_3432692.htm,2015-07-08.
崔永静
